《時間沉默地改變了什麼──默默計畫2017》 以舞蹈承載土地
黑眼睛跨劇團創團八年以來第一個舞蹈作品《時間沉默地改變了什麼──默默計畫2017》,由駐團藝術家余彥芳領軍,聚集舞蹈、戲劇、影像、燈光、音樂等各領域藝術家共同創作。
時間沉默地改變了什麼─默默計畫2017
6/2-3 19:30 6/3-4 14:30
台北 水源劇場
INFO www.facebook.com/DarkEyesLabFans
黑眼睛跨劇團創團八年以來第一個舞蹈作品《時間沉默地改變了什麼──默默計畫2017》,由駐團藝術家余彥芳領軍,聚集舞蹈、戲劇、影像、燈光、音樂、舞台設計等各領域藝術家共同創作,以紮實的步伐,踩踏在承載歷史苦難的台灣土地,希望透過自身出發的、默默的身體語彙,在舞蹈與戲劇光譜交會之處,輕盈出入島嶼歷史與私人生命體驗,以時間堆砌出更扎實、靈活而深刻的台灣劇場新語境。並試著溫柔轉譯「時間」的眾聲喧嘩,從中叩問:「時間,如何沉默地帶我們來到此時此境?」
談到發起「默默計畫」的起點,長年關注社會議題的余彥芳表示是二○一三年「全國關廠工人連線」事件促發靈感。當時倉皇迷茫、流離失所的工人,群聚在行政院勞委會前絕食抗議,卻乏人聞問地度過煎熬時刻,她在電視機前看見一系列抗爭活動後,感於政府官員面對社會和媒體的質問的冷漠,決心要做一支舞稱為「默默」,傳達她對台灣當代社會的關愛與期待。
二○一三年,由余彥芳發起於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的「默默計畫」,以美國劇場藝術家約瑟夫.柴金(Joseph Chaikin)創建的「開放劇場」(Open Theater)為靈感,邀請多位跨領域藝術家一起開始這個長期共同創作的歷程。
「默默計畫」演出成員陣容堅強:擔任文本創作的金鐘編劇詹傑負責支撐其故事背景及主要的歷史軸線;曾以《Dear All》獲台新獎年度五大的劇場導演李銘宸,則是首次以共同創作及舞者的身分演出;多次獲得國內外獎助、曾與「世紀當代舞團」、「周先生與舞者們」及「組合語言」等舞團合作的優秀編舞家暨舞者田孝慈;進港浪製作《夢遺 Remix》演員吳立翔;小事製作舞團副團長林素蓮;曾於美國麥可契訶夫國際表演工作坊修習、合作過多個台灣重要劇團的劇場專業演員曾歆雁,以及曾擔任驫舞劇場與周先生舞者的鄭皓。
黑眼睛跨劇團表示,這群原身為舞者、導演及演員的藝術家們加入「默默計畫」,長年的共同排練、讀書、共食等多種互動實驗及交流,只為尋找屬於台灣的身體文本,探索舞蹈的故事性及戲劇的身體性。在這次的作品中,舞蹈與戲劇的界線不再壁壘分明,甚至同時並存、乃至於相交疊合的光譜。
在這次水源劇場版的正式演出,保留住「默默計畫」長久以來最重要的核心:「空間的流動感及與觀眾的互動性」,大膽嘗試四面台,企圖讓觀眾能夠從不同視角的多面向觀賞經驗,體驗這股如行進般的劇場演出;且身體在不同角度切入所看到或觀察到的日常,會有何等不同,清楚讓觀者感受演出者的身體對位與空間的密度、流動的關係,不僅創造出戲劇與舞蹈交會的最大值,更是觀者與演出的相互碰撞、重組的新形態體驗。
【欲知更多詳情,請見《PAR表演藝術》雜誌2017年5月號「即將上場」〈《時間沉默地改變了什麼》 余彥芳與夥伴「默默」行來 時間中的身體記憶〉;免費下載《PAR表演藝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