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達人推薦
鴻鴻
本月我要看 飛人集社《煮海的人》
黃蝶南天舞踏團《惡之華》
在年關交接的時分,兩個與神鬼交界的環境劇場演出,無論就美感或創意,都格外吸引我的目光。
一個是夏夏編導的《煮海的人》。從元雜劇張生煮海出發,混搭古典癡情故事與現代人的愛怨體驗,在求婚場景與電視節目的情節中,查驗各種組合形式的愛情觀。夏夏曾以剪紙藝術家的身分參與多個劇場的光影製作,以超絕想像力和拙樸美感,引人喜愛;這次獨立編導新戲,有史詩劇場的格局,有視野獨特、構思巧妙、文字靈活的劇本,傳統鑼鼓加上迷幻電音,又選擇在景美福德宮的酬神戲台上演,在在成就此一製作不與時同的質地。
另一個是由秦Kanoko的「黃蝶南天舞踏團」在樂生院演出的《惡之華》。我對舞踏的衷心喜愛與對舞踏精神的體認,老實說並非來自山海塾那樣精緻雕琢的製作,而是黃蝶南天二○○六年由演員、舞者、和一位盲人聯合演出的《天然之美》──那曾是該年我最為震撼難忘的看戲經驗。這次當然更呼朋引伴,不容錯失。對於邊緣生命的理解關懷,與高度凝煉的藝術質感,讓她們的演出散發深刻強烈的情感能量,是一般制式劇場表演難以望其項背的。已遭捷運工程毀壞殆盡的樂生院竟然還有地方可以演出?秦Kanoko讓我們看到,藝術和生命理當同樣頑強!
楊忠衡
本月我想看 「愛河布袋戲展演祭」
天氣不冷,連帶今年聖誕節味被沖淡不少,期待已久的聖誕節檔,今年創意並不突出;景氣欠佳,國際重砲音樂團體全休兵止步。縱觀表演節目,充滿暖冬本土氣息,傳統節目相對活躍。古典樂界則以小家璧玉的室內樂節目取勝。
我最想看的是布袋戲。雖然雲林縣以黃海岱家族發源地、「偶戲之鄉」聞名,每年舉辦「國際偶戲節」,但節目規畫反而為了「國際性」與「節慶性」瓜分掉了焦點。其實主題縮小、焦點集中,反而可以突顯訴求。例如高博館「2009愛河布袋戲展演祭」推出的「布袋戲內台戲主題展」,成功塑造一次重返歷史場景的文化體驗。有別於大眾熟悉的野台戲、外台戲,在室內演出的內台戲,是一種已經消失、被電視布袋戲取代的精緻劇種。小小的百人劇場、配合五○到七○年代時尚光鮮的燈光、音響,搬演人生百態,曾經劇院林立、盛況空前,宛如迷你的倫敦東城或紐約百老匯。
演出團隊包括號稱南台灣三大團的「金鷹閣掌中劇團」(演出《玉筆鈴聲一生傳》)、「新世界掌中劇團」(演出《風雲再起》)、「全樂閣木偶劇團」(演出《聖俠傳奇》劇場版),除特意重現傳統演出形式外,亦有豐富週邊活動、親子教學、文物展覽。雖在高雄推出,但是高鐵一日生活圈時代,對北部觀眾亦不乏吸引力。至於好吃西餐的朋友,還是提醒您留意室內樂套餐;台北愛樂推出的系列「室內樂坊」和胡乃元領軍的「第六屆Taiwan Connection音樂節」,質量都非常好,不容錯過。
《PAR表演藝術》 第204期 / 2009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