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達人推薦—鴻鴻、楊忠衡

AAA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鴻鴻

本月我要看  《木蘭少女》

在迪士尼的《花木蘭》之後,這個傳奇的詮釋權似乎拱手讓給了美國人。(幸而好萊塢還沒有染指《梁祝》和《白蛇》,不過,應該也是遲早的事。)但是我以為,木蘭故事的可能性遠遠尚未被窮盡。一名少女從軍,意味著脫離女性的束縛,進入男性的社會;脫離家庭的束縛,進入複雜的世界。其實,是極富潛力的個人成長歷程。如果要延伸到「漢」與「胡」的爭戰,又涉及文化衝突與帝國威權意識的問題,在在觸及當代世界的敏感議題。一名少女如何縱橫其間,隻身顛覆各種威權(家庭、男性、帝國……),其戲劇性可勝出迪士尼版本不知凡幾。

以《K24》樹立台灣劇場里程碑的蔡柏璋,這部榮獲府城文學獎劇本首獎的新作,便以喜劇手法,對此一題材作了精采的開發。在嚴謹細膩的導演呂柏伸手裡,雖然是學院製作,成果卻豐厚可期。我熱切期待這個製作,能以當代觀點,為木蘭故事下一個比迪士尼更令人難忘的註解。

 

楊忠衡

本月我要看  明華園《貓神》

「法國打擊鋼琴二重奏」、「琴逢擊手」音樂會

如果把現代歌仔戲視為廣義音樂劇,無疑的,「明華園」是這個領域最富麗堂皇的招牌,而這次推出來的新戲碼《貓神》也頗有台灣百老匯的架勢。一個戴著貓面具的古怪人物,同時具有明、暗兩種身分,故事背景發生在五代十國、石敬塘割讓燕雲十六州後的民族惡戰。既有歷史劇的氣魄、懸疑劇的驚悚、奇幻劇的奇想,簡直就是《悲慘世界》、《歌劇魅影》、《貓》混在一起的組合。偉哉台灣舞台劇的創意,一個漢堡夾三層肉,讓人戲指大動。

鋼琴和打擊樂二重奏過去在台灣是絕無僅有,本月一次來兩個。這是一種新的表演思維:鋼琴究竟是絃樂器?還是打擊樂器?同時具備兩種物理特徵,使鋼琴角色顯得更多元、奧妙。「法國打擊鋼琴二重奏」是夫妻檔,其演奏水乳交融兩種樂器的特性。表面與之相類但概念完全相對的,則是吳珮菁與林佳靜的組合。這兩位天后級獨奏家,本來是江水、河水不相犯,這次因「琴逢擊手」首度聚首,除開發音樂新領域之外,更是台灣首見對壘較勁式的同台。如同武俠片一樣,過招本就已經是欣賞的莫大樂趣,樂迷且來看招。

本月必看節目,當然包括呂紹嘉兩場NSO演出、普雷特涅夫帶領俄羅斯國家管絃樂團的四度來台,都是重量級陣容,在此只提醒一下搶票Timing。

《PAR表演藝術》 第198期 / 2009年06月號

《PAR表演藝術》雜誌 ▪ 198期 / 2009年06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