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二) Feature | 特別企畫Feature/如何與巴赫共舞?/林懷民之舞
花開時節 他們吟歌起舞 林懷民vs.賴德和
都是因為《花語》。因為林懷民說,好像怎麼樣也逃不出紅樓文學裡黛玉葬花「花謝花飛花滿天」及秦可卿「三春去後諸芳盡」的人生感懷,於是我們返回雲門的《紅樓夢》,尋索春花秋月的一路軌跡。賴德和,現任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專任教授,當年雲門委託創作《紅樓夢》、《白蛇傳》、《待嫁娘》的作曲家,曾獲吳三連文藝獎,一九八七年以《紅樓夢》榮獲國家文藝獎,評審讚譽其以三管編制的管絃樂團加上琵琶和平劇鑼鼓,產生新的音色、音質和音響,在音樂的形式和意境的經營上尤其出色。
在這場對談之前,是雲門《花語》的試景排練。只見賴德和坐定位後看得津津有味,專注音樂和舞蹈的各種細節,不時和身旁的老友林懷民交頭接耳,當下給予意見。「花沒有風是不成的。」林說。「可不可以…」賴接口:「讓花有其他種吹法,讓風的線條更清楚?」林高興了起來:「可以啊,我們有這種工具!」對談時兩人有如掀開百寶箱,三十多年前,那個愛跳舞的、充滿文化使命感的帥勁小夥子,那個浪漫的、將故事與舞蹈化為音符的文藝青年,有些事情變了,有些事情似乎復返當年。尾聲,夜色中兩人擁抱良久,「風吹啊吹,吹啊吹,吹白了我們的頭髮,我們年輕時都沒想到這一點。」林懷民撫著賴德和的頭髮說。「你的頭髮都沒變。」賴德和笑道。兩人依然創作,依然品嚐生命的花落花開,時光多麼精采,知音多麼芬芳。
《PAR表演藝術》 第189期 / 2008年0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