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一) Feature

移動、體驗、異文化 解放個體與社會

敲打派代表詩人金斯堡(左)與布洛斯(右) (美聯社 提供)
AAA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敲打派(The Beat Generation)最初萌芽時,只被美國主流社會視為怪胎異端,影響力局限在地下文化圈,直到西方反文化(counter-culture)盛行的一九六○年代,敲打派與嬉皮、搖滾、藥物、反戰運動,以及視覺文化交錯結合後,才真正成為主流文化的一環,並藉由文化商品的全球傳遞,迂迴漸次地成為影響深遠的文化風潮。

《PAR表演藝術》 第194期 / 2009年02月號

《PAR表演藝術》雜誌 ▪ 194期 / 2009年0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