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一) Feature | 台灣神話七○/時代切片

為何唱自己的歌 卻只見乍現春光?

楊祖珺是校園民歌運動的代表人物,圖為其同名專輯之復刻版封面,在這張專輯中收錄了〈少年中國〉與〈美麗島〉,因而被禁播。(滾石唱片 提供)
AAA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民歌在七○年代之所以成為一種運動,是因為在經過高壓禁錮的黑暗年代之後,年輕人終於可以發出微弱的聲音:先是保釣運動在七○年代初點燃了青年運動,文藝青年們接著開始辦起文藝雜誌、搞活動,然後用歌曲唱出他們的聲音。……但這些歌不僅與美國民歌傳統的精神斷裂,也與當時回歸現實的文化氛圍切割,而很快地被商業機器整編成為下一波流行音樂。

 

《PAR表演藝術》 第221期 / 2011年05月號

《PAR表演藝術》雜誌 ▪ 221期 / 2011年0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