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專題(一) Focus | 不再短打,「長銷劇」崛起!

實戰案例三:天作之合劇場 中型音樂劇溫暖人心 從「長」計議勢在必行

《黑膠男孩》由演員黃士偉獨挑大梁,以單人表演的形式演出。 (天作之合劇場 提供)
AAA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以製作「溫暖都會人心」音樂劇為主的「天作之合劇場」,前年成立後推出《天堂邊緣》、《MRT》兩作,都以長銷劇模式演出。執行長廖又臻表示,為了分攤成本,衝多場次勢在必行。而實際操作經驗也告訴他們,「若要打開更多市場,表演藝術必須平易近人」。從品牌建立、操作的概念切入,天作之合很清楚,主動培養觀眾、拉長經營時間,是必須的投入。

《黑膠男孩》  在虛擬世界尋找當年的自己

去年連推《MRT》與《天堂邊緣》兩齣長銷劇,今年,天作之合推出小型的獨角音樂劇《黑膠男孩》,由演員黃士偉獨挑大梁,以單人表演的形式,先在實驗劇場試水溫。

故事始於一首網路爆紅的歌曲《男孩不哭》,引發了各界網友、發燒友的熱烈討論、肉搜:當年錄製這張傳奇黑膠唱片的歌手「沙格利」究竟是誰?為什麼這首「神曲」與舊倉庫裡等待丟棄、從未發行的黑膠唱片有關?就在各界樂迷紛紛討論、肉搜之際,老唱片行間的流言蜚語再次流傳,電視媒體見話題心喜窮追猛打,號稱原唱者的同學開始投書爆料……

冉天豪形容:「當大家都在虛擬網路上,尋找這位黑膠時代的歌手,從另一個角度看,其實也在找回當年最真實的自己。」劇中,他將以一九八○年代的復古舞曲,打造華麗的音樂風格。

二月初,本劇連同加演場次全數完售。廖又臻說:「這齣戲顛覆以往的製作方法,從演員自身故事背景出發。期待未來能以不同規模,再到不同場地演出:校園、咖啡館、Live House、小劇場,甚至電影廳、戶外廣場、企業團體會議室、演講廳,都是可能選項。」看來,國家戲劇院的實驗劇場,可能只是傳奇歌手「沙格利」的第一站。(朱安如)

《PAR表演藝術》 第267期 / 2015年03月號

《PAR表演藝術》雜誌 ▪ 267期 / 2015年03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