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一) | 走,到小劇場唱戲去╱中國╱趨勢探討

孵一齣未來新戲曲 談近年來中國小劇場戲曲表演的趨勢

《穆桂英》的形式、表演和音樂改革都相當精緻專業,尤其把現代多聲部作曲方法運用到戲曲中,並將文武場伴奏地位提升至較獨立的角色。 (張平 攝)
AAA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北京的小劇場戲曲製作人洪業認為,小劇場戲曲在環境中最大的意義,不在於是否迅速創造利潤,或立即創作出一流作品,而是扮演著文化導引的功能。因為小劇場的「實驗」、「先鋒」印象,在這裡進行改革較不引起反彈,能成為戲曲實驗和創新的可能空間。這種特性也較能引起年輕觀眾看戲曲的興趣,使他們透過接觸小劇場戲曲,進而接受傳統戲曲,她說:「透過這幾齣戲,我想它能成為一種孵化器──戲曲改革的孵化器……」

《PAR表演藝術》 第133期 / 2004年1月號

《PAR表演藝術》雜誌 ▪ 133期 / 2004年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