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 藝@書
在時空中 追尋大提琴組曲的足跡
巴赫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自從被大提琴家卡薩爾斯在巴塞隆納的一家舊書店中發現,並在十二年的鑽研後發表演奏,此後即成為古典樂的夢幻經典。席伯林的《早安,巴哈先生》巧妙地以此樂曲的結構作為書的主要架構,將巴赫、卡薩爾斯與自己在三個時空中不斷地交錯,帶引讀者重新認識這部經典,更是他自己將音符化為文字,重新詮釋出他自己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PAR表演藝術》 第315期 / 2019年03月號
巴赫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自從被大提琴家卡薩爾斯在巴塞隆納的一家舊書店中發現,並在十二年的鑽研後發表演奏,此後即成為古典樂的夢幻經典。席伯林的《早安,巴哈先生》巧妙地以此樂曲的結構作為書的主要架構,將巴赫、卡薩爾斯與自己在三個時空中不斷地交錯,帶引讀者重新認識這部經典,更是他自己將音符化為文字,重新詮釋出他自己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PAR表演藝術》 第315期 / 2019年03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