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評論 Review | 戲曲
唱完一首未完的「京歌」與《京歌》
與其評斷《京歌》形式實驗出什麼,或說意圖完成什麼,不如認為其以類似《莎姆雷特》(屏風表演班,1992)的效果與結構,進一步透過創作本身來重新思考形式實驗的過程。就如開場不久後,阿仁便提出對「跨界」的質疑,卻又用混搭的方式七零八落地完成《京歌之真假薛平貴》,反過來履行自身質疑,形成詭譎的反諷。
候青藝團《京歌》
6/30台北藝術大學展演中心戲劇廳
《PAR表演藝術》 第310期 / 2018年10月號
與其評斷《京歌》形式實驗出什麼,或說意圖完成什麼,不如認為其以類似《莎姆雷特》(屏風表演班,1992)的效果與結構,進一步透過創作本身來重新思考形式實驗的過程。就如開場不久後,阿仁便提出對「跨界」的質疑,卻又用混搭的方式七零八落地完成《京歌之真假薛平貴》,反過來履行自身質疑,形成詭譎的反諷。
候青藝團《京歌》
6/30台北藝術大學展演中心戲劇廳
《PAR表演藝術》 第310期 / 2018年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