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一) Feature | 凝視存在 凝視碧娜.鮑許

台灣年輕編舞家的鮑許熱:1990之後 揭露底層、吶喊自己的台灣舞蹈劇場精神

賴翠霜在《變形蟲》中試圖探討人性的虛偽與空虛,有著近似舞蹈劇場的批判精神。 (郭文景 攝)
AAA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碧娜.鮑許的創作影響,在年輕一代的編舞家身上仍持續延燒,或像伍國柱、賴翠霜直接負笈鮑許母校福克旺舞蹈學院吸取舞蹈劇場源頭養分,或如布拉瑞揚以舞蹈劇場的精神,呈現對社會的強烈批判;另外如吳碧容、姚淑芬、何曉玫等都在舞作中各自發揮。對動作情感真實性的要求、人性的關懷與批判意識、舞台空間的使用、蒙太奇式的拼貼結構等舞蹈劇場面向,已成為台灣編舞家可以自由運用的元素。

《PAR表演藝術》 第177期 / 2007年09月號

《PAR表演藝術》雜誌 ▪ 177期 / 2007年0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