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思考 | 最PAR!/劇場思考

以胡撇仔戲為名 薪傳《望鄕之夜》、金枝《可愛冤仇人》相對看

胡撇仔戲以拼貼現成的大衆文化符碼自成風格;此為金枝演社《可愛冤仇人》仿早期戲院手繪海報製成的DM。 (金枝演社 提供)
AAA
微博 微信 複製網址

誠如傳統戲諺說的:「消戲無大簿」,重口味的胡撇仔戲真要演到讓人情迷意眩,甚至發人深省,其實相當高難度;「裝」瘋「賣」傻之妙,文本難以表盡,要演好外表沒大學問的胡撇仔戲,其實比有程式為依歸的古本戲更需要好演員、好劇團。

《PAR表演藝術》 第111期 / 2002年03月號

《PAR表演藝術》雜誌 ▪ 111期 / 2002年03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