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評論

PAR / 第196期 / 2009年04月號

一場觀他者與自觀交錯的反思之旅

以三段舞作組合而成的演出,揉和了個人式的反思和社會評論。創作者以一個深具巧思的設計出發:藉由看與被看之間的角色轉換所帶來的不安,而帶出如何自在的思考。

PAR / 第196期 / 2009年04月號

巧妙設計,化說教於無形!

贊成以戰爭拓展財源的藍鼠王Bagi,與愛好和平的紅鼠王Tashi,兩者身形的大小,隨著劇情逐漸拉大,隱喻和平無形的巨大能量;劇中可靈活跳躍的Tashi與總是藏身於美金紙鈔華盛頓頭像之下,無法移動的Bagi無形中也暗示著和平的輕盈感。孩子總怕說教,這樣的巧妙設計,化說教於無形,配上契斯基適切的音樂及NSO到位的演出水準,真要為所有的藝術家鼓掌歡呼!

PAR / 第193期 / 2009年01月號

好一張以汗水與身體寫就的戰帖!

這是魯迅嗎?!魯迅的文字能讓這群表演者在劇場裡這樣堅定地宣示自己「視死如歸」嗎?曾幾何時,我們能在劇場機制運作下,讓台上的表演者毫無疑惑地執行導演概念?

PAR / 第193期 / 2009年01月號

「小」只是小,還是可以更大?

僅管作品還須要更細膩的琢磨, 《小》卻是林文中舞團 一個腳踩著地板、不浮誇的開始。

PAR / 第191期 / 2008年11月號

愛與不愛,大小是個問題

這段始於仰慕終於謀殺的愛情,始終無法有力地說服觀眾:我是如此地愛她以致不得不殺了她。因為這段愛情缺乏說服力,以至於奧賽羅從吃味、嫉妒到怒火中燒的動機缺乏有力的支持。

PAR / 第191期 / 2008年11月號

終究是一場浪漫懷舊

當小鄧為饅頭描述巨人少棒奪得世界冠軍的經過時,我們終於了解:《六義幫》終究還是一個浪漫懷舊的作品,對六義幫的幫眾們,容許歧義的歷史論述,盡量不受私人情感羈絆的批判態度,可能都是過分的要求了。  

PAR / 第191期 / 2008年11月號

待琢磨的寶石

作為職業樂團,NSO一向為人詬病的是穩定性,本場音樂會裡,這個問題再度暴露出來:個人技巧雖足,整體音樂性尚弱。在老將赫比希的帶領下,若能琢磨出樂團的整體性,NSO的藝術成就應能更上層樓。

PAR / 第191期 / 2008年11月號

具震撼力的國樂演奏會

除了結合天鼓擊樂團,製造出許多令人震撼的聲響效果之外,更不斷有視覺的驚奇效果產生,例如演奏員身穿一襲黑衣手持樂器,二路縱隊從觀眾席入口通過觀眾緩緩登台,煞有古代士兵整隊待發之氛圍就是一驚;開場時震撼的打擊樂響起又是一驚;舞台上山水佈景透過燈光與書法結合的效果又是一驚……。  

PAR / 第189期 / 2008年09月號

政治劇:救贖與絕望

當年車臣游擊隊在莫斯科劇院發生的人質事件,基本上說明西方文化賦予了劇場的救贖使命,因而劇場在戲劇史上常常被象徵為生命的祭壇,流血也就必然是在儀式進行中替罪羔羊的意象。拉夫拉劇團重拾這一段歷史素材,除了再現這場無情與殘酷的暴力事件,導演是否也想告訴我們:當代劇場仍然是一座生命祭壇,而人類苦難想在這裡獲得救贖的盼望,卻永遠是真實的!  

PAR / 第190期 / 2008年10月號

向亡靈致敬!

說是一個家人的死,還不如是哀悼整個存在環境或價值觀的崩解。上、下半場結束前的一段師公領路念念有詞的表演,叫人起雞皮疙瘩。事實上,當觀眾理解編劇的「雙重」手法時(兒子在劇中的口述與筆述,正好與編劇在劇場外現實的觀察和書寫,互為表裡對照),應當就能接受上、下半場互為表裡的情感與意識的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