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上場

PAR / 第156期 / 2005年12月號

《舞者日記》 演繹「為舞走天涯」的記憶 林文中、王如萍以紀錄片形式呈現九段舞蹈

赴美發展的舞者夫妻檔林文中與王如萍,將台灣成長、赴美發展生活的共同記憶,轉化為輕快簡潔的雙人舞作《舞者日記》,演出由九段舞蹈串成,以地名與心情分段,段落中間將穿插投影或對白,以非線性的敘事方式來描述及連貫全場,用類似紀錄片的形式,真實表達出兩人的生活及思考。

PAR / 第154期 / 2005年10月號

作家入戲 之二 向理想的燃燒致敬 吳小分以《月光玫瑰》叩問創作信仰

楊逵一生為理想奮戰,書寫勞動者的形象、苦難,讓踏入劇場十餘年的導演吳小分,深深為之動容。研究所畢業論文就是研究楊逵劇本的她,這次將楊逵的小說、生平、家書拼貼成《月光玫瑰》,透過一群七年級生到綠島旅行,讓年輕一代與這位本土作家對話,並穿插對照自身在創作道路上的信仰與質疑。

PAR / 第155期 / 2005年11月號

翻滾騰躍  聲色動人 戲專綜藝團「華之韻」 看見台灣的「太陽馬戲團」

去年一年,國立臺灣戲曲專專科學校附設綜藝團海內外邀約演出便高達三百多場,今年年初更於美、加巡演九十場,二月再到法國參與《八月雪》演出。這次將在新莊文化中心演出的兩小時大型製作「華之韻」,是戲專綜藝團巡演海外百忙之中,特別訂下的國內行程。全場演出由十段節目組成,精采展現如「太陽馬戲團」般的演出技藝。

PAR / 第156期 / 2005年12月號

南美魔幻寫實巨著 搬上荒山劇場 《百年孤寂》台灣版 重現馬康多城的起與落

《百年孤寂》有著馬奎斯經雕細琢的動人文字魅力,讀了第一頁,便讓人欲罷不能;Baboo以寺山修司電影《田園死神》的超現實意象,加上安哲羅普洛斯電影中長鏡頭的悠悠凝視,作為這次在台北藝術大學荒山劇場演出的基調,將馬奎斯書中預言家的角色,換成台灣說書人的角色,將拉丁美洲的生活經驗,和台灣的本土經驗加以連結。

PAR / 第154期 / 2005年10月號

作家入戲 之三 童年的幸福寂寞與濃烈鄉愁 黎煥雄《kenji》透視單純背後的黑暗

《kenji(賢治)》將以宮澤賢治長期臥病時,在《兒童文學》發表自傳式短篇《達斯寇.布達利傳》為基底,加上飾演宮澤賢治,有著相似生命調性的作家蔡逸君,帶來一段奇幻奔波的生命旅程。同時,黎煥雄亦不改質疑作者的創作姿態,不斷向賢治提問:你真的相信這樣的價值系統嗎?你真的相信農民運動、鄉村運動的改革嗎?

PAR / 第156期 / 2005年12月號

不要忽視這位七年級劇場新導演 楊景翔作品《囚:》 檢視家庭暴力下的創傷心靈

楊景翔由精神分裂者的角度,檢視家庭暴力為患者帶來的身心傷害,揭露看似幸福的家庭生活底下充滿暴力及病態的行為。劇名《囚:》其實代表了整個作品的意境——一個人被關在斗室裡,冒號則有延伸詮釋的意圖。

PAR / 第156期 / 2005年12月號

流浪的藝術家 搬演生命的獨腳戲 《極體瘋狂在路上》刻畫旅程的體悟

林懷民將文化獎獎金捐出成立「流浪者計畫」,獎勵年輕藝術家到海外從事「貧窮旅行」。極體劇團(今年更名梵體劇團)的傅子豪與瘋狂劇場的王瑋廉已流浪歸來,與吳文翠、胡心怡,設定好遊戲規則,各自以「在路上」的主題,廿五分鐘的獨腳戲,分享他們的旅程。

PAR / 第154期 / 2005年10月號

「讀劇」一格 第三屆台灣國際讀劇節 紅樓登場 喝咖啡讀好劇

為了讓讀劇深入生活,成為新的全民運動,這次讀劇節設計了「莎士比亞趴趴走」校園活動;而與星巴克合作的「咖啡讀劇宅急配」,只要邀集二十五個同夥報名,準備好自己的馬克杯,郎祖筠、劉長灝、劉亮佐、閻鴻亞、羅北安等講師便帶著香醇咖啡跟劇本直接「殺」到你家,共享讀劇樂趣。

PAR / 第154期 / 2005年10月號

淡水砲台上的《祭特洛伊》 搬演戰爭歷史 王榮裕隱喻台灣處境

這一次《祭特洛伊》完整版與八年前的演出完全不同,華山版側重於英雄的描繪,悲劇人物的宿命同時融入當時台灣的社會現象,砲台完整版將重心完全放在特洛伊城,面對戰爭的威脅,要如何自處,其實完全是台灣的寫照,就像是在三千年後,回首看看台灣的史詩一般。

PAR / 第156期 / 2005年12月號

魔幻大師傑夫.馬克白來了 帶來結合傳統與現代的嶄新演出

傑夫.馬克白是當代有名的魔術改良者,擁有數十年魔術表演經驗,他的戲法技能主要以紙牌、硬幣和其他小東西的操作。他的表演融合了現代與傳統,並加入了日本歌舞劇形式的劇碼,並將面具、神話、戲曲和幻覺融合並反映於他的魔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