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畫特輯

PAR / 第248期 / 2013年08月號

當代藝術家的暑期訓練

這個行動令人感受到「對症下藥」的功效,五萬塊和幾十桶水泥漆,如果用在一般都會區,可能像風中的蠟燭一樣,一下子就煙消雲散,用在「大林埔」,立刻有很好效果,令人覺得五萬塊真的很有用。

PAR / 第247期 / 2013年07月號

從劉秋兒到港都好男兒

透過「行走」、「勞動」,劉秋兒確實地深入高雄各種邊緣空間,也掌握到這個城市的核心內在格調。這種完全田野的藝術參與,對於創作資源的汲取,完全不同於在室內看投影片、畫冊的模式。或許就是這樣第一線的參與,真正觸摸到高雄這個海港工業城市的骨肉血脈,當轉換為藝術創作,就成為「有血有肉」的「有味」作品。

PAR / 第246期 / 2013年06月號

羅密歐與茱麗葉 Roméo et Juliette

PAR / 第246期 / 2013年06月號

無姓之人─許哲瑜個展

這是一個很看似安靜深沉,其實很有痛感,令人難以正視的尷尬、不舒服,既類型化又很破格,具有實驗的冒險性勇氣,又對於所有凝滯、尷尬、傷害……等等幽微的訊息掌握表現得具有力度、而且刺點精準的個展。

PAR / 第245期 / 2013年05月號

弓弦之間— 探問土地與人的文化底蘊

人是文化的載體,人之所以會創造出什麼樣的文化,又取決於什麼地形、氣候、土壤養育出什麼樣的人。因此,人因地理條件的不同而有不同,文化也因為地理環境的差異而有不同,音樂當然也在這個邏輯當中。透過這樣的思維,NCO在南藝大教授歐光勳的策劃下,推出「音樂地圖裡的胡琴世界」音樂會,試圖透過地圖的解析,聆聽各地的特色胡琴樂器與樂曲,進而探問琴音背後的人文底蘊。

PAR / 第245期 / 2013年05月號

林懷民「體驗教學」 打開身體新象度

作為「第六屆勞力士創藝推薦資助計畫」的舞蹈類導師,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給了來自巴西的年輕編舞家愛德華多.福島非常不同的體驗:他邀請福島到台灣居住一年,直接親自體驗雲門舞集的創作與工作,同時,林懷民也督促福島到台灣各地、亞洲、甚至全球各地旅行,讓這一年的大旅行,在從未離開中南美洲的福島心中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記。

PAR / 第245期 / 2013年05月號

超真的體系世界「真真:當代超常經驗」

總之,我們是處於「真」的世界裡,如同於它本身的虛構,而虛假只不過是它的衍生現象。這種「真」,是傅柯繼承尼采所說的真理遊戲:真理在此不是藉由天啟、本質、本源、終極或恆定的法則等概念所能指稱的。「真」,是一種系統,任何一種模型的運作,包括騙人,如果這行為不是真的,如何說是騙呢!

PAR / 第243期 / 2013年03月號

閻惠昌 演繹本土精神 開展國際視野

知名指揮家閻惠昌,去年底首肯接任國立臺灣國樂團(NCO)首席客席指揮,讓指揮一職懸缺多時的團隊如吃定心丸,並對未來充滿期待!閻惠昌與NCO結緣多年,合作頻密,他表示,樂團的名字就代表了它的定位,未來他也將帶領樂團努力呈現「台灣的聲音」,更期待在培養作曲家及指揮家方面,樂團能著力更多。    

PAR / 第244期 / 2013年04月號

藝動Macao 跨國合作綻放新視

亞洲地區最受矚目的藝術節之一,第廿四屆澳門藝術節將於五月三日揭幕。卅四項橫跨不同藝術類別、逾百場的節目,除了超過半數是澳門本地創作之外,尚有來自中國、葡萄牙、英國、法國、西班牙、荷蘭、比利時、以色列、台灣、越南及新加坡等多個國家地區,形式涵蓋當代舞蹈、多媒體、傳統京劇、兒童影偶戲、光影藝術、傳統書畫展覽等,在長達一個月的時間,於澳門多個世界遺產景點及演藝場所上演。

PAR / 第243期 / 2013年03月號

從科技到人文 讓藝文與企業雙贏

在董事長施振榮的理念推動下,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推動了藝企合作的「藝集棒」專案,號召國內十四家企業共同響應捐助成立,該計畫設計了各項服務來爭取企業界的福委會預算、帶藝文進入企業。去年底該專案推動了「藝文尾牙秀」,有十數家企業大力響應,讓員工體驗不一樣的尾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