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畫特輯
PAR / 第268期 / 2015年04月號
光與風的無言劇
在戶外環境的夜色、極大的新鮮感包攏之下,通過音樂的襯底與牽引,以及現場感官所能接收現場來自或遠或近作品們的色彩、線條、形體、聲響等,彷彿一個個舞台上的角色現身,雖然沒有使用任何言詞,仍可感知各個角色的鮮明性格,加上一些可見與不可見的動作、姿態、神韻,當下逐漸產生若干情境、互動、甚或可能的故事想像——讓人聯想起全然沒有對白、充滿戲劇動態與文本意涵的「無言劇」……
PAR / 第267期 / 2015年03月號
宿命、愛慾、原罪的漩渦 巴黎聖母院鐘聲再起 法文音樂劇《鐘樓怪人》 睽違十年再訪台灣
由法國、加拿大魁北克兩地劇場菁英合作的法文音樂劇《鐘樓怪人》,首演迄今十七年,演出足跡踏遍歐亞美洲各地,已被翻譯為英文、西班牙、義大利、俄文、韓文、比利時等六種語言演出,英文版《鐘樓怪人》受歡迎程度,讓該劇在倫敦西區上演長達十七個月,被譽為「法語世界的《歌劇魅影》」。睽違十年再度訪台,老將新秀的組合,風起雲湧的時代,巴黎聖母院鐘聲再起,將激起怎樣的燦爛火花?
PAR / 第267期 / 2015年03月號
素語者與藝術權利 關於「喬.伊拉克希的鏡花園」
這個世界並不平靜,它的風暴,不是駐足窗前欣賞的景緻,更不是顯眼立見,因為它平靜地上演著,斯文騷動,處處都是,語言就是戰場之一,陳界仁的《殘響世界》與蔡海如策畫的「鏡花園」也是如此。這是藝術話語的倫理場域,介於作者與其塑像之間,它的平等從來就不是省事的平和,教義派的條列,而是實驗性的,可以不斷發明、戲耍探索的空間。
PAR / 第266期 / 2015年02月號
「不舒適的明日」與「土地計劃」的對照記
當藝術家訴說政治議題,最重要的是能夠以歷史的眼光看見人是一個過程,遊牧民族的人是曠野,工廠裡的人變成機械,集中營裡的人變成號碼,大賣場裡的消費者變成商品條碼。從這個角度對照近期的兩個展演,袁廣鳴的「不舒適的明日」和三缺一劇團的「土地計劃」,前者的優點,正是它抓住了今天的我們與災難為鄰的生存狀態,而後者的盲點,是它雖然親身走到環境議題的前線,但它對人的概念仍舊是古典、甚至是保守的。
PAR / 第264期 / 2014年12月號
馬與人共同創作的劇場靈犀 卡瓦利亞劇團《夢幻舞馬》
讓編舞家林懷民讚賞不已、被美國資深談話節目主持人賴瑞.金驚嘆:「這是我看過最偉大的演出。」由來自加拿大魁北克的卡瓦利亞劇團(Cavalia)的經典作品《夢幻舞馬》,將在明年一月底展開在台北的精采演出。由太陽劇團創辦人之一的拉圖雷特創立的卡瓦利亞劇團,打造出人馬表演的新境界,將馬的習性放在訓練與演出的第一順位,順性而為建立人與馬的親密關係,以馬術、雜技、芭蕾、多媒體特效等,讓馬群玩耍、舞蹈、翻滾,牠們奔跑,自由如風。
PAR / 第265期 / 2015年01月號
樂壇明星蒞臨放閃 罕見歌劇移駕香江 2015香港藝術節 「心水鍾意」誠意推薦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香港藝術盛會——香港藝術節!今年從二月廿七日起跑,整整一個月的各式節目,要如何從中挑選,著實讓人傷腦筋!本刊特邀資深看客、樂評人歐頭來推薦他心目中不可錯過的好節目,從音樂、戲劇到舞蹈,都是精選中的精選!
PAR / 第264期 / 2014年12月號
探戈女王蒞臨 狂熱舞動南美風情 茉拉.歌朵伊探戈舞團《布宜諾斯艾利斯探戈》
原本修習古典芭蕾的茉拉.歌朵伊是阿根廷最知名的探戈舞蹈家,她集編、導、演於一身,是帶領阿根廷探戈躍上國際藝術舞台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亦曾多次擔綱阿根廷總統就職大典與國家重要慶典演出,有「阿根廷探戈女王」稱號。明年一月她將帶領茉拉.歌朵伊探戈舞團訪台演出《布宜諾斯艾利斯探戈》,作品融合多種舞蹈與音樂風格,古巴的騷莎加上武術、特技,同時結合電子樂和作曲家皮亞佐拉的古典與爵士風格的樂曲,將讓台北在南美風情中狂放沸騰!
PAR / 第265期 / 2015年01月號
《柯基托斯》多媒體電玩音樂劇場所引發的幾點思考
《柯基托斯》作為一個實驗性的多媒體電玩音樂劇場開啟了許多思考的空間,儘管是一訴諸於表現數位影音的景觀式「多媒體音樂劇場」,對於新美學思維與表現形式仍需有更深的思考。與此同時,不可否認的是,《柯基托斯》也開啟了與商業展演結合的可能性,為文創式的創作注入一種新的思維。
PAR / 第264期 / 2014年12月號
Que sera, sera...——婚姻變奏曲
多層次對位效果的巧妙經營,再加上一些倒敘的處理,使得劇情擺脫流水帳式的平鋪直敘,而讓「看似無味且重複的日常生活片段」顯得活靈活現,氣韻生動。筆者不曉得此劇的導演是刻意地去強調劇中「音樂性」,或是敏銳地、自然而然地在劇中流露出這種音樂傾向,無論如何,此劇由於它的音樂性,使得它層次豐富、生動鮮明,而不只是一群戲劇系學生們的共同習作而已。
PAR / 第263期 / 2014年11月號
以庸俗反對當下 讓笑聲減輕痛苦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製作《大家安靜》
今年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的秋季公演推出英國劇作家麥克.佛萊恩的喜鬧劇《大家安靜》,由資深劇場演員暨導演林如萍執導,導演陳培廣擔任戲劇顧問。《大家安靜》的劇情呈現一個劇團演出的前後台荒謬情節,緊密的節奏不僅考驗導演調度的功力,也考驗演員的體力與技術。雖然沒有特別想傳達的人生哲理或深刻的社會議題,但《大家安靜》卻是近年來作者導向的劇場風潮折返以演員為核心的一次劇場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