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畫特輯

PAR / 第292期 / 2017年04月號

無垢舞蹈劇場「潮」

現代人所面臨的,是共同體的崩壞,而在新自由主義當道的今日,職場、家族、友人等所有的關係更面臨解組,在這儀式已經成為不可能的時代,世俗宗教也許是個另外的啟示。世俗宗教以共同體的崩壞為前提,在神的缺席當中,以自己的肉體為神殿,藉由剝除世俗的假面,對於自身靈魂的深處進行探索。這正是《潮》這個舞作當中,吳明璟的獨舞最令人動容之處。

PAR / 第291期 / 2017年03月號

從空間出發的策演新觀點 四種對話×四種想像 探索弦樂四重奏

松菸誠品表演廳的空間特性,適合要求與觀眾親近的室內樂演出,由此出發,從二○一六年推出「誠品室內樂節」,以「弦樂四重奏」為策展主題,今年的第二屆也持續邀請優秀的弦樂四重奏團隊,由Infinite首席四重奏揭開序幕,接著有五度音弦樂四重奏、法國新星范.庫易克四重奏,最後由重量級的艾默森弦樂四重奏壓軸,將以各具特色的詮釋,引領樂迷領略弦樂四重奏的豐富與迷人。

PAR / 第291期 / 2017年03月號

「後植民計畫」 一發不可收拾的展覽

在這個展覽中,其實加入了修補的觀念及行動,我們是要用種樹來修補,還是要用種「人」來修補?在殘破撕裂的地景中,植入不同的樹木、植入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樹之間形成一種和諧共生關係,在不同的人之間形成一種和諧共生的關係?不是有某種鄉村人口回流的現象?而且進駐鄉村的人口包括外來者,是要恢復舊日的鄉村?或是要實驗一種能夠適應新時代、由不同的人所組成的新鄉村聚落?

PAR / 第291期 / 2017年03月號

我和台灣觀眾相會的鵲橋

在這十五年裡,國家戲劇院就是撮合我和台灣觀眾(幾乎)一年一度相會的鵲橋,沒有這個舞台,有些作品不能由孕育到出生,有另一些,則不能繼續成長。對於這個我把它視為另一個家的「福地」,言之不盡都是情感與感激。

PAR / 第291期 / 2017年03月號

我與兩廳院的情

終於在二○一六年,我又站在了同一個建築下,不過這次是在音樂廳裡面,實現了四年前的那個小小的夢想。看著藝術家在舞台上排練,我站在一邊,變得無比激動。同事們都覺得有些奇怪,平時都見我十分冷靜,從沒如此興奮。那天,在我的請求下,他們幫我拍了這張照片,眼裡滿滿都是幸福和滿足。

PAR / 第290期 / 2017年02月號

成為草間彌生:論《千圈の旅》的多重性

這五個場景之間的關係既是五個帶有某種銜接、跳躍及溶解等意義的鏡頭,也是五種蒙太奇。由此,這齣講述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的生命和藝術的演出,是郭文泰與何采柔調度、裁切及詮釋下的某種產物。進一步地說,關於這五個生命片段,可以是草間彌生的藝術與精神、創作與創傷之間難以分割的影像史。無關線性敘述,五個場景時空錯置地呈顯了藝術家的內在糾葛、被圓點和網紋魘住的觀視,乃至瀕臨死亡脅迫的暗影。

PAR / 第290期 / 2017年02月號

抵達你未能見知的國度

還記得,第一次在國家劇院演出是十九歲,參與的演出是樂興之時《大兵的故事》。我演的正是大兵,留下的記憶是青春的膽量,當然還有那第一次收到的負面評論。我記得那評語是:「飾演大兵的舞者太年輕,無法駕馭角色……」哈哈!現在想起來,是真的年輕啊,表演上是真的青澀啊!

PAR / 第288期 / 2016年12月號

「唱歌集」首推影集式音樂劇 《紐約台客》 唱出大蘋果生存記

由音樂家詹喆君領軍的「唱歌集音樂劇場」,將推出影集式音樂劇《紐約台客》,用流行、爵士、百老匯等不同曲風的音樂,療癒每個在異鄉為夢想打拚的遊子。劇情背景設定為「四名台客在紐約的街頭生存記」,以輕鬆詼諧的手法,觸碰人種文化、東西差異、社會階層與價值觀等議題。劇情走向仿效電視影集,透過情境喜劇的框架,每集處理不同主題,反映當下生活與社會。

PAR / 第289期 / 2017年01月號

壞鞋子舞蹈劇場《彩虹的盡頭》

藍白塑膠布所創造出的特殊空間感、既可看到舞者又同時看到現場觀眾(以及自己)的鏡子、移動式的觀賞、舞者們的身體動能、從實際民俗禮儀而來的鮮豔顏色服裝、燈光等等,演出團隊讓這個演出滿溢著能量,質量與密度都極高。與其說舞者們的表現非常精采,不如說他們的認真與投入,像是將自己化身為引導者,引領觀眾們經驗了一趟奇異的旅程。

PAR / 第289期 / 2017年01月號

播灑愛樂種子 讓科技與藝術零距離 訪力晶文化基金會詹曼君執行長

連續三次獨家贊助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訪台演出,這次更贊助兩廳院場次的戶外轉播,並邀請台中和桃園偏鄉地區的中小學學童來觀賞名團彩排——力晶文化基金會在古典音樂推廣上的盡心與付出,令人印象深刻。力晶文化基金會執行長詹曼君表示:「力晶贊助這兩場演出,並不希望一切僅止於幾小時內的美好,更期待音樂會後,還有什麼東西是可以留下並延續的,所以我們決定用心於音樂教育與推廣,向下扎根,從中小學生著手,為台灣的藝文環境好好培育下一個欣賞的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