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畫特輯
PAR / 第296期 / 2017年08月號
人間美味老少咸宜 就要你「愛上劇場」! 2017 藝饗新北市 澎湃的藝文盛宴
新北市的藝術饗宴「藝饗新北市─愛上劇場」將再度於八月啟動,從此時開始到年底,多樣精采舞台演出輪番上陣,有適合親子共賞,結合音樂、舞蹈、馬戲等形式的戲劇與舞碼,也有巡演國際、載譽歸國、與機器人共舞的科技舞蹈表演,更有多齣團隊的全新製作,切入人生百態、探索家庭與人性議題……繽紛豐富的舞台滿漢全席,正待觀眾入座品嚐。
PAR / 第296期 / 2017年08月號
近鄉情怯話《鈕扣》
何曉玫在六年前開啟的「鈕扣計畫」,旨在為這些浪跡天涯的台灣舞者打造一條回家的路。畢竟,近鄉情怯,之於舞者,他們心底最最渴望的舞台,不在金碧輝煌的巴黎歌劇院、或是林肯中心,而是他們的家園——台灣。這些擁有豐富的國際舞台經驗的舞者,在鄉親面前,卻以一種「新鮮人」的姿態被認識,並發表他們的作品——他們羈旅生涯中的孤獨奮鬥與感悟。
PAR / 第295期 / 2017年07月號
映照自然的鏡子 循環不停的絕美 暌違九年重訪 山海塾演出新製作《回—喧囂的海,寂靜的地》
在睽違九年之後,山海塾將於今年七月再度來台演出,帶來最新製作《回—喧囂的海,寂靜的地》MEGURI。其創作理念源於中文象形文字「回」,並將“MEGURI”視為動詞,指的是像水一樣循環不息,旋繞在所有事物上。MEGURI以「回」的精神,用既和諧且規律的方式,穿梭循環在世界萬物上,如時間的流逝、四季的循環和轉移、地球的變遷。
PAR / 第295期 / 2017年07月號
揭露抗爭中表演、觀看、與參與間的弔詭 布拉瑞揚《無,或以沉醉為名》
這無疑是布拉瑞揚重新出發以來,最為沉重、也最介入現實的作品。結尾時,躺在地上的舞者,從類似夜宿凱道的睡姿,慢慢拱身成為土塚的意象,或倒立豎腿彷彿成為一座座墓碑,讓人感受到在任何政治抗爭的背面都存在的陰影。固然,對不正義挺身而出是必要的,但作為一個藝術家,布拉瑞揚更在意的是每個原住民在現實中所遭遇的曲解或歧視。
PAR / 第295期 / 2017年07月號
八卦又腥羶 揭露糜爛的社會現實 經典音樂劇《芝加哥》 廿周年重製再訪台
火辣的歌舞、諷刺的歌詞,鋪陳的是紙醉金迷、浮華糜爛的社會寫實事件——這就是百老匯經典《芝加哥》!暌違台灣十二年,原汁原味的舞台製作將於八月再訪,此次的廿周年紀念版由百老匯主要演員擔綱,經典爵士歌舞風情與音樂,將讓台灣觀眾體會專屬《芝加哥》的狂放魅力!
PAR / 第294期 / 2017年06月號
稻草人舞團《不.在場》
無論如何,《不.在場》是個在旅館這個特殊空間當中展開的舞蹈作品,空間與裝置藝術調度了觀眾與舞蹈之間的關係,在觀眾與舞者之間的,「觸摸可能」的緊張關係之下,創造出一個更具有延展性,不同以往舞蹈的觀看方法。
PAR / 第294期 / 2017年06月號
一顆無形想像的球 一個無限可能的交流平台 第十五屆台新藝術獎頒獎典禮及講座側記
五月十三日的台新藝術獎頒獎典禮,評審從入圍的「十九強」中,選出視覺藝術類、表演藝術類及一位不分類得主,分別頒與大獎。回歸前十一年的評選頒獎規則,也讓人看到台新藝術獎如何回應當下藝術創作環境的變化。如同頒獎典禮時的串場演出,透過演員的肢體動能和音效搭配,創造出那顆忽大忽小、可近可遠、能量四散的想像的球,呼應了台新藝術獎與時俱進的個性。
PAR / 第294期 / 2017年06月號
獲獎團隊介紹與評審意見
第十五屆台新藝術獎,由吳瑪悧、張曉雄、鴻鴻、陳貺怡等四位國內代表,及奧地利林茲OK當代藝術中心館長馬丁.史圖(Martin Sturm)、新加坡國際藝術節總監王景生(Ong Keng Sen)、澳洲雪梨Performance Space藝術總監傑夫.可汗(Jeff Khan)共七人組成的國際決選團,最終選出「視覺藝術」、「表演藝術」、「不分類年度大獎」三項得主,共獲三百五十萬元獎金。
PAR / 第294期 / 2017年06月號
國家戲劇院與音樂廳工程之興建 從紀念總統蔣公到發揮社會教育的功能
我們在兩廳院內敲敲打打,鑿牆又補強,塵埃飛揚碎片滿地,榮民工程處身為政府單位,以達成交付任務為重,日夜趕工,士氣高昂。終能達成目標,如期在工程預算內竣工啟用。 開幕時,戲劇院大戲為國劇(現稱京劇)《文姬歸漢》,展現當時政治上的正確性。
PAR / 第294期 / 2017年06月號
遲來的重逢
與兩廳院的緣分在興建完工後,斷了,或許當年我太年輕,不明白兩廳院能帶給我生活上什麼不一樣。偶而路過,我會抬頭看兩廳院的屋頂,有一處明顯和四週顏色不一樣的四方形,回想當年,外觀已經完成的兩廳院,玻璃棉必須從屋頂留下的一個洞口吊進裡面繼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