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精選
PAR / 第301期 / 2018年01月號
用台灣歌仔戲 演台灣歷史武俠戲 明華園戲劇總團《俠貓》
歌仔戲雖是台灣本土劇種,但卻多演繹中國歷史為背景的故事,這次由明華園戲劇總團推出的新作《俠貓》,則是改編自作家施達樂的台客武俠小說《小貓》,演繹抗日義士林少貓的故事。編導黃致凱將現代劇與傳統戲曲歌仔戲巧妙搭配,在多元跨界下,《俠貓》蛻變成一齣有濃濃歌仔戲元素的台語音樂劇,在豐富的感官、精神體驗中,強化了觀眾對台灣土地、人物的認同與印象。
PAR / 第301期 / 2018年01月號
影院觀眾來來又去去 詩意鋪展三代母女情 人力飛行劇團《時光電影院》
繼《地下鐵》、《幸運兒》、《向左走向右走》後,黎煥雄四度將幾米繪本搬上舞台,推出新作《時光電影院》,由周伶芝編劇、李焯雄作詞,搭配陳建騏與HUSH共同譜曲。「這部戲剛好跟我的前作《星光劇院》相呼應——《星光劇院》是父子,《時光電影院》則是母女,電影院與劇院,都是黑盒子的隱喻關係。」黎煥雄說,藉電影院觀眾來去隱喻人生,創作團隊將帶領觀眾踏上這趟「勇於面對未來,不論未來會發生什麼」的旅程。
PAR / 第300期 / 2017年12月號
《四季》 連結你我的世界 唱遊四季─陳銳與泰雅學堂音樂會
擔任今年兩廳院駐館藝術家之一的台裔小提琴家陳銳,造訪了新竹尖石鄉「泰雅學堂」的小朋友們,也激盪出將在十二月初演出的「唱遊四季」音樂會。山林的自然景致、雞犬相聞的田園風光,還有原鄉孩子的純真與音樂,讓陳銳想到韋瓦第的經典《四季》,於是透過這部歌頌春夏秋冬的作品,與原鄉歌謠揉合,聯繫起他與泰雅孩子的音樂世界。
PAR / 第300期 / 2017年12月號
才情睥睨當世 敢愛敢恨超越時代 台北新劇團《清輝朗照—李清照與她的兩個男人》
從《知己》、《京崑戲說長生殿》,到今年的《清輝朗照》,這是李寶春第三次融合京崑兩個劇種的探索。《清輝朗照》以宋代女詞家李清照為題,聚焦在她的兩段婚姻,女詞人敢愛也敢恨,寧可坐牢也要休夫……透過崑曲的抒情來說李清照與第一任丈夫趙明誠的恩愛,用戲劇性強的京劇來演她與第二任丈夫張汝舟的衝突,聽覺豐富,人物性格也更立體、多面。
PAR / 第300期 / 2017年12月號
飯桌上的「世間情」 極致扭曲的這群人 四把椅子劇團《遙遠的東方有一群鬼》
繼將契訶夫經典《三姊妹》重寫為《全國最多賓士車的小鎮住著三姊妹(和她們的Brother)》後,編劇簡莉穎與導演許哲彬這次則瞄準易卜生的《群鬼》,將之續寫並擴增為《遙遠的東方有一群鬼》,以另一個小鎮裡的另一個家庭為本,在劇情歷時兩天、共七場戲裡,讓觀眾看到這一群在儒家禮教、長幼觀念框架下極致扭曲的人……
PAR /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
灰階童趣到大師經典 身體美學的執迷追求 編舞家孫尚綺《Spur/溯形》《攝影師》登台
長年在歐陸發展,作品也備受肯定的編舞家孫尚綺,集舞者與編舞者於一身,坦言自己「對身體美學的追求非常瘋狂。」他這個冬天特地返台,帶來兩齣作品《Spur/溯形》與《攝影師》,分別與貝艾特.福瑞和菲利普.格拉斯的音樂互動,觀眾將可一覽他如何讓舞者身體與音樂馳騁、抗衡、遊刃有餘……
PAR /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
在停車場裡 重新丈量與世界的距離 兩廳院駐館藝術家Baboo《重考時光》
《重考時光》是導演Baboo「視覺藝術介入劇場」的系列作第三部曲,他與視覺藝術家周育正合作,在兩廳院地下停車場演出。這是個關於空間的命題作文:停車場是什麼、在停車場又能做些什麼?Baboo的回應是「非地方」,並以日本觀念藝術家河原溫的作品為靈感出發,將停車場這個「不屬於使用者」、具有過渡時空特性的場地概念,延伸到受世界重大事件交織滲透的個人時間軸。
PAR /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
音樂群英細膩對話 展現室內樂高度藝術 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再訪台灣 締下合作之約
暌違台灣十年,今年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在兩位藝術總監吳菡與大衛.芬柯的率領下,與多位樂壇菁英演奏家展開亞洲巡演,五月起點與十二月終站都選在台灣,讓樂迷聆賞具高度藝術性的室內樂;並將與巴哈靈感音樂文化協會合作展開「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亞洲巡演暨人才培育推廣計畫」,在每年十二月的第一週展開,將透過演出、講座、工作坊、演前導聆等活動,讓學生與大師們近距離學習。
PAR / 第298期 / 2017年10月號
科學與藝術的共振 蘇文琪邁向創作新里程 一當代舞團《全然的愛與真實》
源於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的駐村經驗,編舞家蘇文琪看到科學家以各種實驗數據分析物理現象,不斷自我批判,如藝術家面對創作,「科學家與藝術家很像,都提出未知的假設,用很多東西去佐證,追求真相,或事實。」在CERN探究微觀世界的研究中,粒子是科學家們的單位,蘇文琪也試圖將舞台元素分解為最小單位,《全然的愛與真實》回應了科學家研究假設所投入的信仰與執著。
PAR / 第298期 / 2017年10月號
在一個家中 看見潮汐般的島嶼人物故事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微塵.望鄉》
《微塵.望鄉》始於導演鄭嘉音長期關注「台灣新住民及國際移工」相關議題而發起的製作。劇組邀請金鐘獎編劇詹傑合作,聯合了六位女演員及設計團隊,一齊打造出了這部結合光、影、偶、人、物而形成的交響劇作,除了為議題發聲,也開啟一段關於小人物內心世界裡那真誠、柔軟又韌性、充滿了笑與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