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專題

PAR / 第318期 / 2019年06月號

交換指揮連連看 輕鬆入門驚喜跨界 「風和綠之樂都音樂祭」現場導覽

音樂祭的節目繁複到可說是眼花撩亂,鋼琴、提琴、聲樂、指揮、室內樂、作曲家、交響樂團,連芭蕾、能劇、日本舞、日本箏、三味線……什麼都有。四個表演廳從最早到晚接力演出,一天下來最多高達十七場,想要不錯過精采演出,事先做功課排行程是必要的。有正規演出也有跨界表演,還有許多業餘團隊演出與趣味活動,一整天下來,即使沒有努力趕場,但不知不覺累積五、六場演出也不足為奇。

PAR / 第318期 / 2019年06月號

能樂悠悠伴茶香 和服款款浴金光 古色古香的金澤風情巡禮

屬於日本中型城市的金澤,因未受動亂戰事波及,迄今仍保留了大量的日式傳統建築,城市景觀古色古香,也保留了許多傳統風情,如被用心保存的能樂、知名的和服工藝「加賀友禪」、茶屋街上出入的美麗藝妓、還有琳瑯滿目貴氣十足的金箔相關產品……來到金澤除了能參加音樂祭,對一個愛好藝文的旅人來說,此地能夠深入接觸的文化設施與工藝體驗也相當豐富。

PAR / 第318期 / 2019年06月號

台灣的驕傲 從卓越變成偉大 NSO「來自台灣——2019日本巡演」現場直擊

暌違七年,國家交響樂團(NSO)於四月底再度踏上日本國土,展開七天三城的「來自台灣——2019日本巡演」,以東京為首站,接著到金澤參與「風與綠的樂都音樂祭」,壓軸場則在大阪音樂廳。七天內演出六套曲目與七場音樂會,對樂團來說是非常嚴苛的考驗,但也驗證了樂團的實力,備受樂評與樂迷肯定,知名樂評家羅伯特.馬克爾更指出,從此次日巡的音樂表現來看,充分證明了呂紹嘉在掌舵的九年當中,將NSO「從卓越變成偉大。」

PAR / 第317期 / 2019年05月號

創造另外一種觀點與聲音 「新點子實驗場」 兩廳院內在的叛逆人格

以前分為「劇展」、「舞展」、「樂展」的新點子系列,從今年開始統合為「新點子實驗場」,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視之為「兩廳院內在的叛逆人格」,「我們不求它一定要票房大賣,叫好叫座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劉怡汝表示,「而是該去質問我們到底有沒有勇氣,去做以前不敢想的、不敢做的,並期待參與其中的藝術家們,能在這裡創造另外一種的觀點與聲音。」

PAR / 第317期 / 2019年05月號

召喚漫天點子 實驗海闊天空 兩廳院「新點子」系列的前世今生

兩廳院在二○一七年度過了卅歲生日,而新點子的前身「實驗(劇場)劇展系列」則在一九八八年首次登場,倏忽走過了卅年光景。從「實驗」、「海闊天空」到「新點子」,從劇展、舞展到近年加入的樂展,一路走來,可見台灣表演藝術工作者的創意軌跡。點子可以日新又新,唯一不變的,或許就是團隊、場館與製作「跟著環境走、跟著時代走」的態度,反應當下的創作型態、反照現下的社會景況。

PAR / 第317期 / 2019年05月號

過來人這麼說…… 在黑盒子裡,曾拋出新點子的他們

走過卅年,兩廳院的實驗劇場,曾經以「實驗」、「海闊天空」、「新點子」等系列名稱,讓許多表演藝術工作者展現才華、實現創意,他們曾是不畏虎的初生之犢,可能就是在這黑盒子裡起步,開展日後的劇場生涯。本刊特邀四位曾參與的劇場工作者,分享他們的回憶,與對此實驗系列的想法。

PAR / 第317期 / 2019年05月號

雲淡風清,還是愈「演」愈烈? 兩廳院售票系統2013-2018分析報告

銷售國內表演藝術票券市場占比最高、也最久的「兩廳院售票系統」,除了是觀眾、場館與團隊間最值得信賴的橋梁外,從去年也開始讓資料庫的數字說話,盼透過售票趨勢變化與購票者消費樣貌,提供業界更多參考與協助。 本次統計調查對象為兩廳院售票系統「購票會員」與「銷售節目」,統計標的包括二○一三年至二○一八年售票趨勢變化、購票者樣貌及消費行為、新場館崛起藝文人口流動等。另外本年度也首度整理出二○一八年人氣節目,讓讀者一窺各類節目的熱銷排行榜。 「票賣的多就一定賺錢?」、「賣票只要跟著熱銷節目學,就一定會大賣?」那可不一定!讓數字會說話,但你也要讀得懂它。這份報告透過分析近年來表演藝術產業的各式曲線,試圖以「量」來勾勒台灣當前表演藝術產業的整體發展。至於成功的秘訣,還是要每個人自己去發現。

PAR / 第317期 / 2019年05月號

從數據看表演 台灣表演藝術產業走勢

作為全台最大藝文票券售票平台,兩廳院售票系統的資料分析所呈現的產業現況,有一定的代表性。從兩廳院售票系統二○一三至二○一八年的分析報告看來,總場次與總產值的都有所成長,但若將各類節目分開來看,僅有音樂與戲劇類是成長的,而舞蹈類是零成長,值得擔憂。而戲劇類節目的場次成長相較於產值成長為大,全台灣有更多的場次,使得全體產值變大,但每一場分到的產值卻是變少。

PAR / 第317期 / 2019年05月號

2018年人氣節目排行

依據2018年節目實際銷售總票券數排名,包含同一節目巡演場次票數,不含節目售票金額

PAR / 第317期 / 2019年05月號

新興場館、音樂劇、戲曲 數字解碼生態發展 六年數據與「表演藝術年度現象」的對應分析

繼二○一八年首度發表分析報告後,兩廳院再度公布售票系統數據分析結果,內容包括二○一三年至二○一八年基本總體數據、觀眾購票行為,及輔助表演團隊行銷的分析議題。本文從近六年《PAR表演藝術》雜誌的年度表演藝術回顧現象中,選擇受關注度較高的三個關鍵現象,嘗試以此數據分析報告對應現象,進行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