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

PAR /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她與他,這樣與碧娜共舞

她與他,她們與他們,溫柔地、激情地、暴烈地,或相互擁抱,或彼此玩弄,或行禮如儀,或劍拔弩張……在碧娜的舞台上,世間情事如是繽紛流轉——

PAR /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視點之二:舞台上的自然與奇觀 跳上崎嶇濕漉舞台 舞出真實痛苦人生

碧娜.鮑許的舞台,往往讓觀眾一見難忘,卻也讓舞者痛苦萬分,如同現實的世界,有土石瓦礫,有斑斕植物,還有到處流淌的水……這些艱困的舞台逼使舞者思考「為何而跳」,他們的妝花了、晚禮服濕透了,離開舒適圈,冒著受傷的危險,重新理解身體的痛苦以及心靈對自由的渴望。

PAR /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視點之三:傳奇音樂家 巧用奇音妙律 與舞同行畫龍點睛

在重量級德國電影導演文.溫德斯的記憶中,不朽的碧娜往往有音樂相伴,而音樂的巧妙運用,也正是碧娜.鮑許舞作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的重點。透過五位傳奇音樂家之作在碧娜舞作中的現身,讓我們認識碧娜.鮑許的巧心慧思……

PAR /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未竟的承諾

《康乃馨》何能帶來那樣大的衝擊?我的人生後來每遇消極茫然,便自問誰是「我想成為像他那樣的一個人」,答案總是碧娜.鮑許。她那份強大的人類里程碑式的創造力我望塵莫及,但我認同那種「全天下人都那樣想然而我不」,是需要一個大而豐富的內核作為對抗的力量,這個內核仰賴紮實的美學養成,不滿足於經驗的貧瘠。

PAR /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哀傷就是我的本質

死亡必然華麗,否則生存的艱辛,要如何去訴說。優雅必須被陌生者踐踏,否則我們如何懂得緬懷、以及哀悼與懊悔?每一個流星般隕落的零碎事件,都是浩瀚天體遣來的神秘訊息,也是引領我們繼續黑暗前行的指引明燈。

PAR /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康乃馨》的誘惑

有一次,我忘了是那一年,鮑許在巴黎有一場演後座談,當被問及其創作背後的動力是什麼的時候,她簡單直接他說了一句:因為我害怕。或者,這句話就這樣成就了她的事業。

PAR / 第302期 / 2018年02月號

表演藝術的泛科學

近年科學史研究的基調是──自然是被建構出來的、而不是被找到的,正如真理是被製造出來的。那我們呢?在「超人類時代」,我們當然也不再「自然」。 我們遠古的祖先們赤裸地倚靠他們的感官適應世界,百萬年後的科技時代,我們能一秒內與千里之外的人面對面、能同時介入多重維度的虛擬空間、能與機器人對話……我們成了無所不能的超級英雄,前所未有地延伸了高科技感官,此些加諸身體之上的新奇事物,改變了我們參與世界的方式。 表演藝術以身體為現場,在此洪流中並未缺席。儘管一般認為科學和人文分屬左右腦的思考模式,但創作者面對科學及科技的好奇與實驗,仍以跨學科的想像,不斷刺激著藝術創造的發展與變化,探索既有維度以外的維度,來認識世界或面對自我。 本期透過梳理當代影像科技與表演藝術的關係簡史,深入新媒體時代的身體展演,並以三大關鍵字──幾何、影像、機器人──探勘表演藝術與科技的相遇場景,看藝術家如何在舞台上藉由他們的泛科學實踐,穿越近未來之所。

PAR / 第302期 / 2018年02月號

從舞台上的他方 到建構一整個世界 當代影像科技與表演藝術的關係簡史

從電視誕生開始的六○年代起,影像就成為表演藝術現場可見的表現元素,或是以作為異質資訊來源的影像,改變舞台敘事結構,或是以同時性的影像呈現不同角度的舞台觀點;在數位運算發達的當下,也能透過虛擬影像在劇場中打造出一整個不存在的世界;而網路科技「無遠弗屆」的今日,也讓表演藝術藉此思索更多……

PAR / 第302期 / 2018年02月號

透過科技 探索身心之間 新媒體時代下的身體展演

從新媒體的變遷史,也顯示了從溝通轉向感知、從重視規則到注意現象、從言語展現到體現的狀態、從社會性變成身體性的美學轉向,與過往以文本為媒介的「符號世界」,慢慢轉向對感知世界的探索,為藝術提出另一種屬於自身「身體性」的可能,然而,「新媒體」與「表演藝術」之間的關連性為何?新媒體時代下的展演,其中的「身體性」又有何特殊意義?

PAR / 第302期 / 2018年02月號

當表演藝術碰上幾何、數學與建築 以身體理解空間 探索未知的可能

數學、幾何、建築與舞蹈,都是關於人如何理解空間、如何模塑空間、如何敘述空間,只不過,舞蹈同時也追問著,人如何經驗空間?又如何從空間中建構自己的存在?從這裡開始,舞蹈用身體將固定的數理公式拆解,重新探問已被定理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