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

PAR /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劇院「聖殿」之中 動人的音樂儀典 華格納的藝術宗教實踐

《帕西法爾》是華格納在拜魯特慶典劇院啟用後唯一完成的作品,對華格納而言,拜魯特劇院是「劇院聖儀」進行處所,有如彌撒在教堂裡進行。《帕西法爾》若於他處演出,無異將與其他「歌劇」般地世俗化。《帕西法爾》將傳奇與宗教寫入歌劇中,將宗教藝術化,亦將藝術宗教化,但這個宗教並非基督宗教信仰,華格納只是借助他自己熟悉的儀式與氛圍,表達自己的藝術理念。

PAR /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純潔傻子」的聖盃奇遇記 《帕西法爾》劇情概要

一支箭呼嘯而過,射死一隻聖湖上的天鵝。在眾人的指責聲中,射箭的年輕人激烈地為自己的行為辯解。古奈曼茲向年輕人解釋其行為的殘酷和憐憫的真諦,卻發現他對世上諸事一無所知,甚至連自己姓名及身世都不知道——這個年輕人,就是「純潔傻子」帕西法爾,歌劇《帕西法爾》就是他破除黑魔法、取回聖矛讓受難者得到救贖的奇遇故事……

PAR /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因作曲家而名揚世界的可愛小城 造訪「拜魯特音樂節」 朝聖華格納之旅

每年在德國小城拜魯特舉行的「拜魯特音樂節」是專為演出華格納作品而設的音樂節慶,而整個拜魯特也與華格納家族關係緊密,只要跟著「W」記號,就可以處處見到與華格納相關的景點與足跡:除了專為演出華格納作品而設計的拜魯特慶典劇院,還有華格納博物館(包含其故居)、吸引華格納到此的侯爵歌劇院、李斯特(華格納的老丈人)博物館、華格納喜愛的「貓頭鷹餐廳」……不管你是樂迷或是觀光客,來到拜魯特,就可以體驗百分百的華格納!

PAR /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德國男高音威爾.哈特曼 我用我的過去打動你

國家交響樂團的樂季壓軸——《帕西法爾》歌劇音樂會,邀來德國男高音威爾.哈特曼擔綱主角帕西法爾,其實哈特曼演出的角色相當多元,從男中音唱到男高音,從《魔笛》的帕帕吉諾、《阿拉貝拉》的馬泰歐到《顏如花》的拉卡,他相信自己能以過往的生命經歷支撐各種角色的內在。他說自己開始唱帕西法爾以來,他「更用心在把這個角色對照我的人生……(因為)每個人都會在成長時經歷各種痛苦的、甜美的、危險的考驗,這就是帕西法爾所經歷。」

PAR /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華格納的歌劇「絕響」 在國家音樂廳純粹聆聽 NSO歌劇音樂會《帕西法爾》

這次的《帕西法爾》,NSO選擇以Semi-stage的方式演出第一幕序曲與及第二、三幕。雖然不在劇院推出全本,但在音樂廳卻能讓聲響發揮更大的效果。呂紹嘉說:「這部作品完全是華格納為了拜魯特劇院的空間與音響,用想像寫出來的。當然國家音樂廳不是拜魯特劇院,但我認為它是屬於這種音樂的廳,因為它的回響能夠讓銅管、絃樂共鳴,比在劇院更能呈現所要表達的情感。」

PAR /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同一個世界,不一樣的青春

青春歲月、韶光易逝, 那是段充滿困惑、時而迷走的年歲, 探求著內心狀態與外在環境的平衡。   即使身處世界各個角落, 在歷史的時間軸上,有人先、有人後, 我們的經歷與體認,或許並不相同, 而那便是專屬於自己的少男少女時代。   從日本的小豆島到加拿大多倫多, 從德國的經典改編到台灣的課堂考試; 或建構平台任其恣意揮灑創意, 或在城市裡串起成人與青年的並肩漫遊, 或在表演中挑動跨世代的恐懼與孤獨。   創作者們各以不同方式, 彰顯著、理解著、回憶著、 深究著有關青少年的相關主題, 看看在不停轉動、永不停歇的星球上, 他們眼中的青春又是怎麼樣的風景。

PAR /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遊戲、RAP、土風舞 高中生的奇幻劇場之旅 柴幸男與台南高中生的《我的星球》

今年臺南藝術節有一個很特別的製作,是由日本扮家家酒劇團的編導柴幸男,帶領十一位台南當地的高中生共同創作。《我的星球》源於柴幸男於瀨戶內海的小豆島駐地創作經驗,也是他為高中生量身訂做的作品。之前已經有過兩個版本,柴幸男這回特地來到台南與高中生共同發展,他透過遊戲、練RAP、練土風舞,逐步激發出他們的演技,從無到有,讓他們經歷一場獨特的劇場之旅。

PAR /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透過創意行動 培養藝術接班人 達倫.多奈爾與「多倫多之子」

加拿大「哺乳動物潛水反射反應」劇團(MDR)的藝術暨研究總監達倫.多奈爾,與一群因該團製作《兒童美髮師》而結緣的青少年合作,他們以「多倫多之子」的非正式名稱,和劇團共同創作了十數個大大小小的計畫,十年下來,MDR甚至宣布將在二○二五年將劇團交棒給這群「多倫多之子」,對MDR來說,這個「接班人計畫」背後的長遠心機,其實是要替多倫多的藝文圈培養接班人。而這十年的經驗,也陸續擴散到世界各地……

PAR /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人偶的隱喻 剖開成長過程的暗黑時刻 吉賽兒.薇安的青春殘酷物語

法國跨領域藝術家吉賽兒.薇安擅用肖似青年男女的玩偶,挑戰觀眾的感官極限。透過虛實交錯的情境與寫意的表現形式,薇安的劇場忠實地描繪出當代青年的群像。儘管她探討的議題觸及死亡、暴力、情慾等社會禁忌,但這些話題挑起了觀眾的敏感神經,勾起了跨越世代的恐懼,讓他們更深刻地意識到存在的孤獨與矛盾。

PAR /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放膽遨遊 揮灑青春的舞台 「花樣年華青少年戲劇節」與「韶光夢土計畫」

已經舉辦了十八屆的「花樣年華青少年戲劇節」,一直以來都是屬於青少年的戲劇饗宴,主辦的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不但提供舞台、邀請評審,更有完整的配套培訓課程講座、直屬陪伴創作、網路直播與巡迴演出機會。過程中,許多參與者受到啟蒙,培育了台灣劇場的未來人才與觀眾。而曾是「花樣」參賽者、如今是青藝盟成員的一群人,也仍有勃發的創作慾望,於是今年有了「韶光夢土」的經典重製計畫,讓昔年的「花樣」製作重現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