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
PAR / 第270期 / 2015年06月號
擺盪在崇高理想與激情愛戀之間 尋求救贖,是貝多芬唯一的愛
貝多芬終其一生,在道德的崇高理想和激情的愛戀當中搖擺。他總是會愛上身分尊貴的人妻。在純愛與慾望之間,似乎潛意識地選擇「無法圓滿」的愛情對象,也因此得以維持他自己在道德上的高標準和柏拉圖式的淒美愛情,然而卻又因為得不到而備受折磨。也許,只有對愛情的純潔想望能夠將他從肉體的病痛救贖出來,就如同將自己女性身分隱藏,帶著勇氣無懼地進入黑暗地牢拯救受精神與肉體折磨的丈夫的女英雄雷歐諾拉……
PAR / 第141期 / 2004年09月號
童話‧詩‧劇場
PAR / 第270期 / 2015年06月號
歷經九年三版本 由黑暗到光明的奮鬥過程 貝多芬如何成就唯一傳世歌劇?
從一八○五年寫成並首演,歷經一八○六年的第二版,到一八一四年的第三版,貝多芬將鍾愛的法國劇作家布依歌劇劇本《雷歐諾拉或結髮之愛》,精雕修潤為自己唯一的傳世歌劇《費黛里歐》,並留下精采的四首序曲。從慘澹下台到成為德語歌劇的經典劇目,《費黛里歐》的創作與演出史,何嘗又不是與作品的精神一樣,體現著由黑暗到光明的奮鬥過程?
PAR / 第270期 / 2015年06月號
呼應時代氛圍 搭起統治者與市民的橋梁 理解《費黛里歐》
全劇以輕鬆的市民階級氛圍開始,在皮查洛上場後,走向英雄落難獲救的方向,雖是當時歌劇慣例,對於今日的觀者而言,難免有落差感。不可忽略的是,貝多芬以相當多的篇幅塑造洛可這個市民階級的代表角色,用他來銜接統治階級與市民階級兩個世界,展現貝多芬個人對於政治大環境的詮釋與期待。
PAR / 第170期 / 2007年02月號
春季藝旅@香港藝術節
PAR / 第173期 / 2007年05月號
西方舞蹈界五對知名的雙人搭檔 愛侶、夥伴、舞神的太太與繆思的情人
雙人舞是默契的舞蹈,更是相互扶持的具象表現,這裡介紹的五位雙人舞拍檔,不僅是事業夥伴,有的同時也是生命愛侶,甚至也是彼此藝術生命再突破的契機。
PAR / 第270期 / 2015年06月號
女人救夫真英勇 上帝的審判最公正 《費黛里歐》劇情簡介
為什麼一個女人要女扮男裝,化名混進監獄打雜?為什麼黑心典獄長可以把「知道太多」的貴族抓入監牢?為什麼一對夫妻會在黑牢中唱起喜相逢二重唱?關於《費黛里歐》的來龍去脈與經典詠歎調,這篇讓你一次全知道!
PAR / 第270期 / 2015年06月號
專訪《費黛里歐》導演 荷穆齊 飛越傳統的高牆
原本攻讀音樂教育的荷穆齊,原本想成為音樂教師,卻因機緣遇合,發現了「歌劇原來也可以是個有力的劇場」,於是跟隨東德導演庫佛學習,走上歌劇導演之路。以現代風格呈現的《費黛里歐》印證了他的理念:「導演的工作,不是要遵守一個也許對作品來說不怎麼好的傳統。傳統有可能是介於觀眾和真正作品之間的那堵高牆,有必要的話,我們必須把它拆掉。」
PAR / 第136期 / 2004年04月號
台派京劇這樣走出來
PAR / 第170期 / 2007年02月號
屬於藝術家的浪漫情懷 威爾斯國立歌劇院《波希米亞人》
香港藝術節每年必定有的歌劇經典,今年邀來六十歲的威爾斯國立歌劇院,演出浦契尼的名作《波西米亞人》。這齣以四個巴黎藝術家為中心的浪漫愛情歌劇,自十九世紀末問世之後,歷經一個世紀的考驗,受到喜愛的程度有增無減,可說是歌劇入門者必看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