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

PAR / 第272期 / 2015年08月號

高雄市國樂團 兩岸合作深度交流 展現磅礡氣勢

深耕南台灣的高雄市國樂團,在本樂季的主題音樂會中,推出以兩岸藝術交流為主的演出,將分別邀請廣東民族樂團、上海民族樂團來台。前者將帶來台灣難有機會聽到的廣東傳統音樂,獨特強烈的風格令人期待;後者則將與高市國組成聯合百人樂隊,預計能給觀眾帶來磅礡的音樂體驗。

PAR / 第150期 / 2005年06月號

台灣的禪與中國的武

當新店老泉山上的擊鼓優人 遇上河南嵩山的少林弟子 會激拼出什麼樣的火花? 當台灣的「禪」遇上中國的「武」 會在舞台上創造怎樣的劇場風景? 六月初 「優人神鼓」與「少林寺武術館」合作的《禪武不二》 就要推出這樣的組合,乍看下令人覺得匪夷所思 但如果深究其淵源 又似乎從千年前的達摩祖師便已種下如此因緣 除了邀請優人神鼓藝術總監劉若瑀與 優人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李立亨撰文 娓娓道來優人與少林寺結緣及一起排練的種種 本刊也特地邀請與劉若瑀為紐約大學前後期校友 同樣關注中國武術與藝術的電影導演李安 與劉若瑀越洋連線 對談兩人的相識及對彼此的重要影響

PAR / 第181期 / 2008年01月號

預知08表演紀事

2008 無疑將是熱鬧紛擾的一年 穿越政治烽火與社會對立 關心表演藝術的你 這一年有哪些不可不正視的表演藝術紀事呢? 本刊編輯部特別蒐集整理出今年度的十大表演紀事 透過專文的撰述 您將更能掌握2008的台灣表演舞台世界! 趨勢篇 跨過海峽,尋找新舞台:表演團體西進熱 不景氣,票價不跌反升:表演藝術高價化時代來臨 平面衰頹網路興,評論者的新花園:表演藝術評論轉戰網路平台 事件篇 出版人王榮文的華山新時代:從藝術特區到創意園區的華山 藝術超級推手,新象迎向三十:新象三十年,理想性格仍在 人物篇 正夯的舞蹈新勢力:鄭宗龍,黃翊,周書毅,陳武康 選擇繼續任性的劇場三十世代:王嘉明、符宏征、呂柏伸 演出篇 戲曲跨界風,熱潮搶搶滾:國際大師加持,戲曲跨界熱潮起 年度值得期待的舞蹈戲劇演出:瘋狂時代,好戲連台 年度值得期待的音樂演出:天團拼場、本土樂團跨界出擊

PAR / 第271期 / 2015年07月號

空間先決! 超限德國舞台設計

德國的當代劇場,之所以能在廿一世紀的世界劇壇叱吒風雲,除了大膽開創的實驗精神、力求革新的導演手法,精巧的舞台設計與絕佳的製作技術,也是令人為之驚嘆之處。 舞台設計是德國劇場演出最關鍵的劇場元素,重要性甚至凌駕劇作家;從表現文本意涵、呈現演出風格、界定舞台與觀眾的關係,它幾乎「決定了一切」。 因此,不墨守成規的舞台空間,就成了導演挖掘、開創嶄新表演形式的基礎,當然,為讓天馬行空的想法付諸實踐,強大的劇場技術,不可或缺。 柏林列寧廣場劇院總監歐斯特麥耶曾自豪地表示:「儘管機關複雜的龐大舞台設計已經是過去式了,但是我們還有特定的廠房能夠搭造不凡的舞台。」 透過德國四位重量級舞台設計大師:卡特琳.布拉克、約翰納斯.舒茲、芭芭拉.恩納斯與楊.帕柏葆的作品,我們將可理解舞台與演出的緊密創造。 集導演與舞台設計於一身的安德烈.克里根堡,擅常打造舞台的視覺奇觀,對他而言,空間左右了一齣戲的成敗。 以他將在台灣上演的作品《失竊的時光》為例,三百六十度不停上下旋轉的風扇舞台,挑戰了演員的表演,也展現了高超的舞台技術。 本刊獨家專訪克里根堡,一窺他如何從空間的角度思索劇場,同時採訪與他長期合作的劇作家黛亞.洛兒,談她如何以語言為利器,面向當代政治與社會議題。

PAR / 第150期 / 2005年06月號

好個喜劇之王 法斯塔夫 Fantastic Flastaff!

他是顢頇可惡、縱慾輕佻的破落騎士 在女人堆中嬉戲玩耍,生活理想只是如何滿足口腹之欲; 他是幽默風趣、機智浪漫的喜劇之王 情節笑料通過他的言行妙趣橫生,荒謬突梯叫人捧腹不已 他是莎士比亞的筆下最經典的丑角──法斯塔夫 向莎翁致意,威爾第晚年最後一部作品《法斯塔夫》讓莎劇丑角躍上舞台挑大梁。 這齣被譽為歌劇史上最出類拔萃的喜歌劇之一, 世界各著名歌劇院長演不衰的基本戲碼,國內首度全本搬演。 NSO找來搞怪出名的導演魏瑛娟,以狂歡嘉年華為名, 在音樂廰上演一場炫人目光的服裝秀, 還要讓指揮簡文彬和法斯塔變身雙胞胎。這戲法該怎麼變? 且讓我們聽聽「劇場女巫」魏瑛娟現身說分明!

PAR / 第271期 / 2015年07月號

鏡裡框外無限造景 舞台空間決定一切 德國舞台設計發展趨勢

德國當今對舞台空間的認知與舞台設計的趨勢,可以說是後現代主義以降的兩股戲劇藝術潮流的傳承與延伸發展,於是舞台被視為一個獨立自主的藝術與行動空間,空間的開放性與演出區的蔓延擴大,伴隨而來的是,舞台設計師負責的範圍,已經不再局限於舞台上的空間布局,還得界定舞台與觀眾席之間的關係,整個劇院與附近環境都得納入考慮之中,甚至還擴散到社會的生活圈。

PAR / 第271期 / 2015年07月號

極簡、失重、身歷其境 讓空間演戲的魔法師 當代德國四大舞台設計師

德國劇場的豐富多元、創意奔放,除了有許多優秀導演、編劇,精采的舞台設計更是讓演出更加出色的關鍵。本文介紹四位當代德國劇場的重要舞台設計師——卡特琳.布拉克、約翰納斯.舒茲、芭芭拉.恩納斯與楊.帕柏葆,他們各自有長期合作的導演,以最佳拍檔之姿造就令人驚豔的舞台風景,風格或講求極簡,或愛玩機關,或是看似寫實、卻寓意深遠。他們深掘戲劇內涵,透過舞台空間展示象徵、讓觀眾感知,他們的魔法就是「讓舞台空間也演戲」!

PAR / 第271期 / 2015年07月號

分工專業有保障 為創意打下堅實基底 德國技術劇場觀察

談及當代世界劇場時,德國總會獨立一塊出來。實驗性的獨特演繹美學、次文化身體與空間、新文本與多元族群互映、機關繁複的壯觀舞台,在在讓德國成為觀眾聚焦之處。德國劇場為何發展至此?幕後又有哪些軟、硬體設備支撐他們不斷打破傳統疆界,創新劇場實驗?本文以舞台設計與技術為圓心,專訪德國慕尼黑美術學院畢業的高豪杰及柏林工業大學畢業的陳成婷,由兩位舞台設計之眼,看德國劇場強盛之因。

PAR / 第271期 / 2015年07月號

淬煉表演與舞台間「不安的交融」 安德烈.克里根堡的舞台設計與導演美學

克里根堡曾表示「舞台空間決定了一切」,更確切地說,「舞台空間決定了百分之八十的表演形式。」然而,這不意味,他漠視演員,反之,正因為,他的戲很強調肢體表現力,因此,舞台空間,不管是出自誰手,他都要求要挑起演員的玩興,這當然不應只是純粹的遊戲空間,而是,得給予演員一股演戲的衝動與原動力,促使演出手段跟空間緊密結合,進而彰顯人物性格,傳達導演所解讀的劇中意念。

PAR / 第271期 / 2015年07月號

專訪《失竊的時光》導演 克里根堡 轉輪之中 述說小人物的夢與失落

舞台上巨大的轉輪裝置,一幕又一幕地把劇中人物轉出又轉入,如同這個龐大的社會體制,人在其中,身不由己……向來關注底層人物的導演克里根堡,以舞台設計與黛亞.洛兒的劇本《失竊的時光》相互呼應,他說:「(劇中人物)從不引人側目,從不會肇事,不會上街頭示威遊行,也不會跟人爭論,他們是規規矩矩的老實人,總是希望一切都很好。所以,我想我需要一個舞台空間,能夠把他們帶向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