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話題

PAR / 第300期 / 2017年12月號

廿四小時的考驗 讓觀眾成為自我命運主宰者 楊.法布爾《奧林帕斯山》

從二○一五年首演以來,楊.法布爾的「巨構」之作《奧林帕斯山——悲劇儀式的禮讚》共計呈現過十四次,每個城市的觀眾只有一次機會參與這場盛會,今年九月中終於來到巴黎的維萊特公園(Parc de la Villette)。這是一場廿四小時的劇場馬拉松,楊.法布爾透過十三個以希臘悲劇人物為題的篇章,能量強大且持續驚人的表演,企圖淨化當代觀眾的心靈,給予他們一種前所未有的真實體驗。

PAR /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

紐約愛樂找「家」路迢迢 音樂廳重建計畫打掉重練

如何改進紐約愛樂固定使用的音樂廳的音響效果,是個糾纏過去廿年領導階層的難題,之前二○一五年提出的規劃是由娛樂大亨葛芬捐款資助整修音樂廳,但新任紐愛總裁黛博拉.博達一回鍋就出招,宣布全新計畫,將保留原本林肯中心音樂廳的外觀,但裡面全部重建。

PAR /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

羅伯.威爾森《路德:與眾神共舞》 謳歌也省思馬丁.路德

今年適逢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條論綱》五百周年,這張告示是歐洲宗教改革的濫觴,於是今年被德國官方訂為「二○一七馬丁路德年」,各地都有慶祝活動。劇場名導羅伯.威爾森與柏林廣播電台合唱團在嶄新的布列茲音樂廳演出《路德:與眾神共舞》,結合合唱與戲劇,以威爾森著名的黑暗美學,謳歌馬丁.路德,也逼觀眾省思路德的反猶面向。

PAR /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

「希賈布獨白」計畫 聽見面罩後女人的真實

從美國開始的「希賈布獨白」計畫,內容包含一組自計畫開始便成型的情節,再加上巡迴各處多年,實地訪問蒐集的穆斯林女性故事。計畫期望透過分享故事,讓對希賈布裝扮有既定印象的觀眾,能更深入地看見那些與你我無異的人性,對不同的信仰族群產生同理心。九月底「希賈布獨白」來到倫敦,由六個不同膚色的女演員詮釋九段獨白,讓英國觀眾聽見不同的聲音。

PAR /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

素人旋風 席捲巴黎秋天藝術節

今年的巴黎秋天藝術節聚焦「表演者」,除了有阿迪蒂絃樂四重奏與傑宏.貝爾兩組首席藝術家,另一特色是有許多以素人為主體的節目,如傑宏.貝爾邀請觀眾參與的《至少是場表演》、夏瑪茲邀請全民起舞的《瘋舞》,還有導演兼劇作家哈迪卜邀各年齡層足球粉絲上場的《運動場》,演出強調出舞台再現與真實人生之間的曖昧關聯,也成功突顯出藝術介入社會的政治性。

PAR /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

上海國際藝術節熱鬧開幕 碼頭筒倉也成表演舞台

今年的「上海國際藝術節」於十月廿日在上海大劇院開幕,除了雲集四十五檔中外大小節目,也包含多項「節中節」、與民同樂的「藝術天空」系列,還有「藝術教育」與「扶青計畫」等。其中「藝術教育」與「城市空間藝術季」整合,在民生碼頭的舊筒式糧倉推出活動,包含僅一次的沉浸式演出,讓人從筒倉最上層玩到尾。

PAR /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

香港戲劇歷史終能保存 資料庫網站開張面世

作為「當下的藝術」,表演藝術的保存著實不易,可喜的是透過政府的計畫資助,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在努力兩年後,終於完成「香港戲劇資料庫暨口述歷史計畫」網站的建構並上線發表,讓有心了解香港戲劇歷史者有爬梳之處。首期計畫將二○○六至一四年的香港劇場資料統整及電子化,並進行了四十五位劇人的訪談。

PAR /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

演出復刻當年 回首初心再創新猷 香港中樂團四十周年「初見」音樂會

成立於一九七七年的香港中樂團,今年歡度四十周年大壽,特地舉辦「初見」音樂會,全然復刻當年首場規格——同一場地、同一時間、同一曲目,讓人重溫舊時感動!四十周年活動也包含了在音樂會前一天舉辦「情繫香港四十年學術座談會」,以「人才培育」、「社區服務」、「樂器改革」、「委約創作」、「國際拓展」五個主題,盤點整理樂團多年走過來的足跡。

PAR /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

以「性」主導 標誌我的存在 看柏林「舞在八月」藝術節《舞會》

由法國編舞家瑪蒂德.莫妮葉、阿根廷作家艾倫.保羅與阿根廷舞者們合作演出的《舞會》,展現探戈、騷莎、森巴、街舞或類似部落舞蹈的野性身體,透過八○年代阿根廷情色與金錢氾濫的刻板印象,身著各自性意向服飾的男女,以強大身體能量與爆發力,極度誇張展現情色慾望的姿態,似乎不斷向觀眾表達「我的存在」。

PAR /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

跨越語言喚醒童心的多元偶戲 2017沙勒維爾-梅濟耶爾國際偶戲藝術節

創立於一九六一年的沙勒維爾-梅濟耶爾「國際偶戲藝術節」,是世界上最早以偶戲為主的藝術節之一。今年於於九月中旬舉辦,來自於卅個國家的表演團體,共呈現一百廿多齣作品,節目不只局限於傳統或當代形式,也包含了物件和街頭劇場、舞蹈、互動裝置等各種演出,跨越了語言的限制,也用真摯的情感喚醒了每個人的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