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銳藝評
PAR / 第288期 / 2016年12月號
當妳轉身……然後呢?
導演曾說:「我和舞台設計討論,希望舞台的視覺呈現,能愈簡單愈好,因為人最後會回歸到什麼都沒有的狀態。這樣的舞台呈現,觀眾不會被過多的視覺效果干擾,也能讓劇中要討論的生死跳脫出來。」然而,透過旋轉舞台所端出主角的人生切片,卻乏善可陳到如同冷飯殘羹般,讓觀看者食之無味……
PAR / 第287期 / 2016年11月號
品牌加持效益?
一心製作新戲愈見求變企圖,嶄新處不只劇本,連製作團隊也是,近幾年愈加採行歌仔戲與文學、現代劇場、崑劇、京劇、流行音樂工作者「異業合作」,透過該領域名人「品牌」的號召,帶來戲曲圈外的觀眾;其外來背景又活絡劇團創作思考與促長演員技藝,都是好的刺激。只是,名人效益是否符合每齣戲的方向,以及如何鞏固劇團本身雙小生和武打見長的「品牌」,猶有嘗試空間。
PAR / 第285期 / 2016年09月號
框架裡的記憶
一個「制式化」的劇本已屬難得,更難得的是《我記得……》裡的五位角色竟然有如此「規格化」的「樣本」人生!起心動念皆毫無懸念地走到落幕,這就是導演將舞台場景設計成「框架」的原因嗎?因為導演自始至終都沒有跳脫出困住自己「僵化」的角色「樣本」思維模式!於是他用「框架」來呈現場景,用「框架」來告訴觀看者:「對!我就是被困在了刻板角色的印象思維中!」
PAR / 第285期 / 2016年09月號
舊時王謝堂前的燕子
明華園的《散戲》以文學為底本,拓展出歌仔戲跳脫以往的框架來,這或許可看作明華園新的里程碑,也是歌仔戲在劇場裡嶄新的一頁。那本棲於百姓之家的梁上燕子,或許正如同那不斷旋轉的舞台一般,終有重回廟堂的一天!
PAR / 第281期 / 2016年05月號
Silence
「你的沉默是戰爭的機器!」我們的無聲,推波助瀾地茁壯了那些本該被髮指的罪行。正如同珂黛莉亞的沉默,餵養出她兩個姐姐無盡的慾望一般。「沉默就是贊同!」導演讓珂黛莉亞貼上的黑色膠布,其實正牢牢地貼在我們這群在台下觀看者的良心上!
PAR / 第276期 / 2015年12月號
不盡深刻的政治婚姻
唯有掌握這段婚姻的核心,從政治出發才能真正深化人物,即文成使命——吐蕃和平,與唐親善,表現在戲裡是對吐蕃兩次向外征戰(象雄與吐谷渾)的戰事見解。編劇雖曾兩度提及,但力猶未逮。一次是感情戲令人物塑造偏離方向,第二次用類似民粹激情和粗暴簡化理由否定女子干政舉動,同時造成部分角色性格前後差異過大。
PAR / 第275期 / 2015年11月號
彼岸花
子供鉅人劇團選擇以死者的視角作為開場,在看似無關的人、事、物、語中,勾勒中佛教業力的輪迴與執著。由是演員們重複性的出現「何時還能再見面?」、「在那片荒野。」、「在那個連話語都被剝奪、吹著海風的地方。」等台詞,這也表現出無論存亡,其實我們都對這人世間存有極深的執念,而那片荒野,也就如同「彼岸」,是個只能遙想卻達到不了的地方。
PAR / 第275期 / 2015年11月號
滿地錯摘的花
揭起的桌几,道盡機關及密語,狀態皆自那個時間點回溯,重回起點的片段與零碎。而一切都明白了。那隱伏於中的,正是彼此橫跨、相互關係的證明。自中散發出的白光,詭譎的像恆常一般,絲毫不為他煞然的到來感到抱歉。劇目迅即回到初始,呼應著個體間的破壞與毀離。最終一切都敞開攤著,日光已現,魔力消退。
PAR / 第274期 / 2015年10月號
是誰偷了我們的青春?
舞台風扇具現為時間之輪,無情地推移,在上半場我們目睹劇中人物交錯於情節之中,下半場見證生命更深的起伏莫測。角色/演員在命運幾近透明之際,反身與觀眾以對,一個個聚集下舞台望向前方,翻轉被觀看者的地位,無言之中卻有著最深刻的回眸。
PAR / 第272期 / 2015年08月號
單音的帝王論
本戲選擇秦始皇身世、求人才可否與中原大業等故事,呈現鐵血斷腕的權謀機心,雖不避史書曾批評處,而在導演手法與舞台、影像技術輔助下,隱然將其人翻轉成巨大的帝國投影,卻難掩無以為繼的動機和單一帝王論。只能說面對任何追求偉大的單一論述,我們都該「理性勝過感性」(本戲劇末投影形容始皇的文字),小心思考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