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
第307期 / 2018年07月號
精采評論,讓我們有笑的自由
我牢記著漢斯立克對洪佩爾丁克《糖果屋》所作的評論,我記得他說的大意好像是,巫婆抓小孩來是要吃的,不是要把他們變成薑餅,不過沒有復活的情節,又怎能作為華格納的傳人,這番揶揄話再三讓我笑翻天&hell...
第307期 / 2018年07月號
戲劇,是玻璃房,還是偷窺窗?
導演賽門.史東的「玻璃房系列」,到了《史特林堡酒店》,終於因為沒有旋轉舞台,觀眾的視點,才不再似是有所擴大卻其實只是留在原地,因為,三幕劇的「三」幕,給予觀眾改換了位置觀看劇情的推進,做法是,每次...
第307期 / 2018年07月號
這位舞監,你是什麼動物?
舞監最必要的基本特性是與「馬」雷同。對團隊的中心信念與使命、認同及守護,是維持團隊的常規與紀律的穩定力量。這類特質多為默默工作、埋頭苦幹,也常常就會被臨危受命,多數也就一馬當先地接下任務,發揮絕佳...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我是誰?
黃于芬:「我覺得在我人生的各個階段,總是會適時出現機會,雖然事前會有許多因為「無知」而產生的恐懼,但往往事情真正發生時,其實並沒有原先想像得那麼可怕!能有這些機會,是我比別人幸運的地方!」 平...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從過去走來的沙龍小品
「廣闊版」的夜曲有其嚴肅性與深層思維存在其間,遠遠超脫時下一般的商業與俗尚範疇,但是把古典音樂洗去風味變成音響結構就是解答嗎?不過若是把Pollini的夜曲演奏與一些打著古典音樂旗號,但實際上場面...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戲劇,是從門隙看出去,還是從窗戶看進來?
觀眾未必都能區分各種觀看的性質,是以,「放大」便有新鮮、奇觀造成的興奮,「電視(劇)」又不會使形式凌駕了內容上的安全感。一新一舊一生一熟的配搭,因此並未因為科技進步而給劇場創作造就新的角度,新,就...
第306期 / 2018年06月號
WONDER KIT——舞台監督的工具箱
打開舞台監督的工作箱,你會驚訝竟是如此的包山包海——從各類文具、各種工具、醫藥衛生用品,到安慰身心、讓人可以安心工作的各種小物……要讓一場演出完...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怎麼做自己?
在這支講述「自我定位」的作品中,舞者從頭至尾都必須「黏」在一起,有時是彼此借力,但更多時候是透過肢體的不同部位發出訊息。伊凡很少直接指導動作該怎麼做,而是強調「回應」和「啟動」,每位舞者既需要專注...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戶外演出,是我們要的藝術?
說真的,戶外演出需要景色佳絕的場地、風和日麗的天候、一套較為輕鬆應景的曲目,另一種購票模式、另一種將音樂與環境氛圍緊密結合的構思企畫。在雨中演出一點也不詩情畫意,樂器會受潮損壞,溼答答的環境也令演...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戲劇,是為了墨守,抑或繼往開來?
由一百年前的英倫轉化成今日的紐約,由封建社會轉化成消費時代,由Bloomsbury Group 轉化成 Gay Activism,由一間廢置莊園轉化成上世紀九○年代的愛滋病人的善終之家,由歷史的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