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

第310期 / 2018年10月號

要創作陪伴,也需要製作陪伴

台灣的文化機構常年不斷狹義地,專注在推動年輕的創作力。現在也因國家條件堪憂,所以積極推動國際共製。但國內面對製作的成熟態度是值得質疑的。是目前文化機構所提供的機會以量為主,並未有質的看守。顯現出來...

第309期 / 2018年09月號

沒有技術就沒有藝術?

「我想要一個帶著『惆悵感』的燈光。」「???」 胡導說:「沒有技術就沒有藝術!」能夠找到正確的語言相互溝通真的很重要!什麼是構成「惆悵感」燈光的要素?如果這個「惆悵感」能夠被進一步轉譯成「冷色...

第309期 / 2018年09月號

人才外流,還是新的出路選項?

台灣曾以作為華人世界新舊融合、美感創新、開放自由的挑戰先鋒,以全人類共同理想為己任,這是「大國思維」;認定人才外流就像失血一般,小小一個島,資源有限,幾下子就挖空挖垮了,這是「小國論調」;大小固然...

第309期 / 2018年09月號

戲劇,是行動,還是流動?

楊.裴普鮑姆設計的舞台,沒有一個不令人覺得,空間是立體的,時間是流動的,人物是活著的,因為,這三件事情,通過楊的設計,一直在互動、交流,演員的「戲」,既讓表演被看見,也帶動著環境的、情節的改變被看...

第309期 / 2018年09月號

創作的夥伴

導演╱編舞者的一個重要功課——理性地看待與舞台監督的關係,從排練開始就讓她╱他是為你有用的、可以信賴的工作夥伴,讓你在整個創作到演出的過程中,有一個穩定的依靠,讓創作有更多...

第308期 / 2018年08月號

走在眾人之前或後?

原來我認為突破舞蹈語彙的「一大步」,在觀眾眼裡可能是要用「放大鏡」才能看到的「一小步」!觀眾在看熱鬧之餘,要改變他們的認知是要一點一點地來?觀眾對看表演的「信心」,除了要有製作單位對優質節目的努力...

第308期 / 2018年08月號

大師的推薦函

請不要小看節目單,它的作用不僅是目錄或飛行地圖,不是行不通,也不是不要,而是如何轉化以達成多方要求與需求。創意?這當然需要創意,用意別無其他,只希望大家在看了這些解說後,能找到合適的切入角度,深入...

第308期 / 2018年08月號

戲劇,是寂寞,還是孤獨?

三個女人,都平凡,但是都有她們的自我。她們的堅持,看上去都沒有什麼特別,可是如果在看她們的故事時都有把細節一一看進去,《20.30.40》其實是一幅中港台過去卅年少有的現代女性肖像。即便會被認為很...

第308期 / 2018年08月號

標準作業流程(S.O.P)在劇場

「正確的專業演出」是除了藝術家演出技藝精湛及技術適當布局外,更應該著實展現在節目流程細部安排與執行。而後者所需要的正是演出單位的行政人員更多的細心與努力。最重要的是,重視以及賦予正確的、稱職的演出...

第307期 / 2018年07月號

我能做什麼?

每一位專業舞者都得花大半輩子練功,即使有了專業工作,還是不能停歇,隨時要把自己的利器——肢體準備好,以便因應不同編舞家的需求。那除了隱藏的努力和堅持之外,還可以做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