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上場

PAR / 第215期 / 2010年11月號

各國舞蹈人攜手「回到大自然的家」--蔡瑞月舞蹈節 舞說大地的傷痛與回應

地球暖化冰融,帶來不斷上升的海水,全球正面臨自然環境變遷的共同課題,人類是否聽見大自然的呼喊?澳洲現代舞之母伊莉莎白.陶曼曾說:「不要忘了,我們只是土地的一部分,而不是擁有者。」……今年十一月舉行的「蔡瑞月舞蹈節」,各國舞蹈大師及藝術家將齊聚一堂,為這段環保感言做出最好的回應。

PAR / 第210期 / 2010年06月號

絃樂與爵士聯手 用力「搖擺巴赫」--在「音樂之父」頭上動土?!

「NSO 3+1」及「魏廣晧爵士四重奏」再度聯手,這回「好大的膽子」,將目標瞄準「音樂之父」巴赫,將巴赫知名的音樂小品改成爵士樂加上絃樂四重奏,把工整的巴赫變成自由又即興的搖擺巴赫!

PAR / 第210期 / 2010年06月號

「生活裡的交響樂」 異想不到的新體驗--電子用品與環境噪音 交織啟動

十方樂集這幾年來舉辦的「音樂異觀點系列」,目的就是為台灣介紹一些較少聽聞的音樂演出,為這個領域創造新的形式,有點實驗性、有點跳tone的意涵。這次推出的「生活裡的交響樂」,重點放在電子用品與環境噪音的新實驗,作曲家洪崇焜、林桂如、克里斯.柯比力等,把生活中的聲響交織入樂,將給觀眾不同凡響的聲響體驗。

PAR / 第210期 / 2010年06月號

仁信合作社《無奇不有》 處處驚奇--給觀眾遊樂場般的冒險樂趣

仁信合作社將演出美國劇作家大衛.林賽亞拜劇作《無奇不有》,故事發生在一台開往「尼加拉瓜大瀑布」的公車上,一名終於逃離了有古怪癖好的丈夫的女人,和另一名帶著丈夫醃泡菜用的大木桶要自殺的女人,兩人一拍即合,成為旅途上的好搭擋。導演樊宗錡說,劇中出現的場景給人遊樂場的冒險趣味,所以全劇將以遊樂園的概念整合多變的情境,具體的場景空間影射了抽象的心理狀態。

PAR / 第212期 / 2010年08月號

古典芭蕾?現代芭蕾! 台北展藝競風華

今年邁入第四屆的「國際芭蕾舞星在台北」,依舊邀請多位來自國際知名芭蕾舞團的舞星來共襄盛舉。這回除了依然有精采的經典舞碼中的雙人舞演出,更將展演六支首度在台灣演出的現代芭蕾作品,展現芭蕾舞的多元和豐富。  

PAR / 第212期 / 2010年08月號

即興、輕鬆、幽默 美式踢踏舞動自由

由舞工廠舞團舉辦的「台北踢踏節」,將邀集紐約、東京、台灣的踢踏好手齊聚一堂,透過研習營、講座、即興之夜和《節奏,大放異彩》四個部分,帶給民眾自由奔放的美式踢踏盛會。同時演出也首度移師高雄,南台灣也可以看到美式踢踏的自由奔放!

PAR / 第212期 / 2010年08月號

《漣漪效應》 思索人際間能量永續

《漣漪效應》說的是現代社會中廣泛的人際互動效應:人人希望擴散自身的資源和力量,發展出不斷擴散的臉書網絡、不斷擴張的媒體形式……能量互相撞擊,卻也互相消融。肢體語彙包括不拘流派的現代舞動作,講求「銳利」與「分解」;武術的彈腿、馬步、翻滾;街舞的breaking、popping、wave;民族舞的S型三道彎的角度運用。孫梲泰以free style的表現手法,將之融合成海綿。  

PAR / 第212期 / 2010年08月號

青年優人 種一畝自己的《手中田》

《手中田》是透過青年優人親身以自然農法栽種旱稻,從整地、翻土、播種、插秧…等,為期六個月的農耕體驗下,真切地擁抱土地,接收對土地的感動和感激之情,醞釀而出的作品。整齣舞劇將以青年優人們各自擅長的表演形式,包含舞蹈、武術、擊鼓、音樂、體操等,傳達自己和土地的聯結。  

PAR / 第213期 / 2010年09月號

歡度二十歲生日--台灣絃樂團 邀大師皮凱森以樂同慶

為了慶祝台灣絃樂團二十歲,不僅團長鄭斯鈞將親自上台,曾任台灣絃樂團的首席及團員的小提琴家——東吳大學音樂系主任彭廣林、台南藝術大學小提琴教授林暉鈞、小提琴家何信宜、客席指揮家林天吉等紛紛受邀回娘家、輪番上陣演出。而重頭戲就在下半場皮凱森的獨挑大樑,將演出十九世紀法國小提琴的經典曲目。

PAR / 第212期 / 2010年08月號

臺灣戲劇表演家《謊言》 舞台多焦呈現

首度在高雄舉辦小劇場展演「正港小劇展」的臺灣戲劇表演家劇團,也在此次首度挑戰實驗劇場,推出第一部小劇場作品《謊言》。編導李宗熹強調,《謊言》的實驗性在於場面調度的多焦點,表現形式呼應了「謊言」的核心,舞台上裝置了一個永不停止的輸送帶,演員站在輸送帶上,在兩百七十度的觀眾視野裡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