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畫特輯
PAR / 第238期 / 2012年10月號
轉動大風車 Fun玩表演藝術!
一座巨型風車矗立在華山文創園區的草原上,參與的眾人是推動的風,一起與冒險逐夢的騎士唐吉訶德,轉動了台灣表演藝術的新能量。即將於十月六日至十一月四日登場的「華山藝術生活節」,今年以「風車」為精神象徵,在幕啟幕落,剎那永恆的感動中,留下回憶,一起醞釀,一起茁壯,共同透過表演藝術,創造一個時代的美好。
PAR / 第237期 / 2012年09月號
跨領域不受限 灑落天馬行空的幻想
PAR / 第237期 / 2012年09月號
德布西先生,一起「擊」動吧!
PAR / 第238期 / 2012年10月號
與音樂藝術相伴 樂活人生的下半場
PAR / 第238期 / 2012年10月號
台灣賓士與夏日爵士 輕快搖擺的神奇魅力
PAR / 第213期 / 2010年09月號
盛治仁:過去都只看創作這端,現在也同時要看消費者這端--專訪文建會主委從「2010華山藝術生活節」談文創政策的未來
去年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順利在立法院通過,今年也就成為台灣的「文創元年」。除了日前已完成「文化創意產業旗艦中心」BOT案的簽約,十月文建會也將在華山創意園區舉辦首屆的「華山起藝—2010華山藝術生活節」,期待能長期經營為表演藝術市集,擴大表演團隊的市場能見度。趁此機會,本刊特地專訪文建會主委盛治仁,請他一談舉行「華山藝術生活節」的想法與願景,以及近期文建會在文創政策上的規劃方向。
PAR / 第209期 / 2010年05月號
多元互動的展示 映照時代的容顏--台北當代藝術館策劃 石瑞仁、林羽婕展現巧思
為了本次許常惠老師的聯合紀念活動,臺灣音樂中心(TMC)特別委託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規劃了「那人.那歌.那歲月─許常惠逝世十週年紀念文件展」,一般文件展的形式皆不外乎是文件資料的堆砌,但是這一次透過當代館館長石瑞仁,與副館長林羽婕的生花妙手下,許常惠的文件展全然跳脫了傳統的文件展窠臼,這些史料、文獻、影像彷彿被重新賦予了生命,一頁頁地活了起來。
PAR / 第165期 / 2006年09月號
演出先透視 透過黑白梵谷,重新思考劇場 王嘉明+王雅慧《文生‧梵谷》
《文生‧梵谷》將從梵谷的黑白素描畫作出發,透過劇場尋找梵谷畫作給觀者的「共鳴感」。王嘉明說,每個演員都被賦予四個層次和狀態,四種狀態彼此也會如自畫像般對話,是一種關係變化出來的突發性,有點企圖把演員推到一種很抽蓄、癲癇的狀態,像是一種魔性、一種附身,不斷地快速變奏,呼應梵谷的精神處境。
PAR / 第165期 / 2006年09月號
演出先透視 以東方戲曲思維 解讀達文西密碼 戴君芳+施工忠昊《小船幻想詩》
崑曲小生楊汗如及現代舞者蘇安莉在《小船幻想詩》首度合作,楊汗如將打破行當,兼飾生、旦二角,先扮女裝,再改作男兒衣履;而蘇安莉將以多種造型飾演楊汗如的影子,一個不安定、充滿變數的影子,如影隨行,亦步亦趨,彷彿達文西另一幅名作《施洗約翰》,以曖眛的眼神與手勢,指向未知。
PAR / 第165期 / 2006年09月號
演出先透視 馬格利特式的劇場幻術 郭文泰+毛牛《變成雲的男人》
如何在劇場中達到「馬格利特式的創作」?郭文泰說,比起平面繪畫,劇場能做的事情其實多得多:「你可以讓嗅覺、聽覺……更多感官的東西進來,比方一個很羅曼蒂克的場景,卻有肉燒焦的味道,或是一個美麗的畫面卻摻雜暴力……運用不同的感官,我們可以延續馬格利特的概念做很多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