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專題
PAR / 第240期 / 2012年12月號
《變奏巴哈》 一條穿過現代文明的河
我第一次讀完全劇,最強烈的印象是覺得這齣戲像是一條大河。這條河,穿越了現代的都市文明。我最想做的其實是回望,原劇的「切片式的情境」,設定的時空是一九八○年代台北現代化之後的都市生活雛形,但其實經過了將近卅年,那個剛剛開始萌芽,人與人關係開始疏離的面貌沒有改變,除了科技產品之外,所有的情境和當初一模一樣。
PAR / 第233期 / 2012年05月號
英國史上最機智幽默之前十強
英國電視台(UKTV)二○○七年曾以三千名喜劇迷為對象,票選英國史上最機智幽默的人,劇作家王爾德名列第一,以下為這項票選前十名的結果。
PAR / 第240期 / 2012年12月號
《瑪莉瑪蓮》 如鏡相映的戀人絮語
《瑪莉瑪蓮》這個文本作為九○年代的小劇場經典絕對有其分量感,劇中只有兩個演員,兩個角色關係的沉重和膠著,幾乎令人窒息。閱讀的過程中我感覺到自己始終不斷將自己的情感經驗與之對照,我相信這個文本的呈現肯定有足夠的力量牽引觀眾去檢視或投射自己對情感的態度。對我來說這正是作為一個導演最令人振奮的工作。
PAR / 第240期 / 2012年12月號
《無可奉告》 打屁語言背後的世界末日
打屁,劇作家在窮極無聊的台灣生活經驗中,體認到台灣語言與打屁文化的譏諷與無奈。我們填補所有的生活。就像裝潢房子的發泡劑一樣,只要一點點就能膨脹到塞滿空隙。我不批判,讓所有我們認為無意義的話語,沉積、發酵。累積那不得不的聚會與承諾,其實就只為了最後一次的爆發。
PAR / 第228期 / 2011年12月號
指揮星光幫2011 華山再論劍
在二十一歲以前就拿下霍洛維茲、濱松、魯賓斯坦三大國際鋼琴大賽冠軍,世界最年輕的大賽三冠王伽佛利佑克曾說:「拿下第一名的剎那間,我就已經成為過往的歷史。」是的,江山代有人才出,世上沒有永遠的第一名。在二○○八年六月,本刊曾以「指揮星光幫 樂壇聖手誰接棒」為題,選出三位四十歲以下年輕指揮。物換星移,今年六月《留聲機》雜誌推出的十位明日之星中,已經看不到他們列名在內。褪去生澀,尤洛夫斯基、哈丁、杜達美三位「老」將再也不是新星! 那麼,十位人選究竟有哪些?誰又將在下個世代獨領風騷?三位新星換誰做?就讓本刊為您掌握情報、洞燭先機!
PAR / 第235期 / 2012年07月號
歌仔戲音樂新紀元
從外台到內台,十幾年來的新編歌仔戲,帶起了伴奏音樂的創新潮流。 雜綴體特有的包容性,讓貌似傳統的歌仔戲緊跟時代的腳步。 十年前, 誰能想到歌謠、科儀、原住民、台語抒情、印度音樂 都能融進歌仔曲調中而不扞格? 誰又能知道歌仔戲也能加上電音爵士, 甚至像西洋歌劇般重唱與輪唱? 這些歌仔音樂背後的作曲家是誰? 他們又有什麼本領,讓歌仔戲音樂跳脫廣播、電視、邁向精緻的新紀元?
PAR / 第226期 / 2011年10月號
2011-2012國際新樂季.古典樂壇趨勢觀察
開季,宣示著樂團一整年的企圖與團隊的向心力!在各大樂團音樂會一場場地舉行之後,眼尖的樂迷們必定發現,許多曲目的安排與國外知名樂團的走向不謀而合,例如經典的貝多芬作品、通俗的音樂挑戰藝術、東西方的交流、新音樂的推出等等。而您可知道,在求新求變的時代中,虛擬科技、野餐音樂會、教堂系列演出、東方市場崛起,都是國外樂團們想出的新花招? 哪些樂團面臨破產?哪些指揮走馬換將?接續著上一期的國內焦點介紹後,讓我們一起綜覽國際樂壇各大樂團新樂季新動向!
PAR / 第225期 / 2011年09月號
台灣新樂季.不可不知演出指南
一百,象徵的是完美、成功、圓滿、無限可能,跨入民國的第一百年,國內樂季從年初開始,就紛紛以「建國百年」為主題設計節目。而歡慶的氛圍中,各大樂團的演出和動向更是蓄勢待發——廿五歲的NSO歷任總監回團執棒、指揮家水藍就任國臺交藝術顧問、北市交推出跨國製作《阿依達》、北市國有「國樂情人夢」音樂劇場,還有國家國樂團也邀請知名指揮輪番上陣。有的大打名家牌、有的團結力量大,在一片競爭當中,有什麼是絕對不能錯過的呢?就讓本刊先為您理出頭緒,從指揮、歌劇、到跨界、經典……讓您在開季之前,就能掌握未來、洞察先機!
PAR / 第239期 / 2012年11月號
脫去笑的外衣 憤怒依舊蠢動
《拉提琴》不像過去的本子,潑辣直接,到底這齣戲是要說什麼?紀蔚然抽著菸,在沙發上側身而坐,一下子把右腿疊在左腿上,一下子又把左腿疊在右腿上:「戲裡的史文龍和劉三是台灣社會的兩個典型,我想探討的是台灣知識分子的困境。」
PAR / 第239期 / 2012年11月號
冷伯卡好
《私家偵探》外型台味,內在文藝,整體架構有頭有尾有中腰堪稱「台灣特有種」,可是讀著讀著卻讓我更想重讀紀杯那些不時閃著機鋒和幽默光芒的雜文。像我這樣不入流的讀者是這麼看待他的創作:劇作是元配,小說是外遇,雜文則肯定是逢場作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