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話題
PAR / 第324期 / 2019年12月號
沉浸式實景劇《大宋武俠城》 爆紅為哪般?
深秋至歲末正是觀光旅行和觀劇演出的黃金季節,為時一個月的上海國際藝術節紛呈中外名家名劇,更是熱鬧非凡。但無論是擁有豪華劇院和演藝市場的京滬院線,或其他一線城市的大小戲劇節,都被一齣名不見經傳的實景劇遮去了光芒,誰也沒有想到這帶著土味的演出,在各大媒體和社交平台的點閱率和話題熱度榜上高居顯赫位置,爆紅程度幾乎讓中國所有演出相形遜色。
PAR / 第324期 / 2019年12月號
演藝學院學生罷演撐香港 曹誠淵另創新團尋中國認同
香港反送中抗議運動持續延燒,更因港警強行攻入校園的暴力行動,讓對峙局面益發升高,此時許多大學畢業典禮已經取消,而香港演藝學院的學生也紛紛以罷演、罷拍等行動,發出聲明表示即使「可能失去學位」亦要行動「迫使政府回應訴求」。但同時也見香港資深編舞家曹誠淵告別一手創辦的「城市當代舞蹈團」建立新團「風臨山海」,要求參與夥伴需認同中國,立場態度鮮明。
PAR / 第324期 / 2019年12月號
嘻哈攜手巴洛克 文化混搭能量爆棚 拉摩歌劇《殷勤的印地安人》 慶祝巴黎歌劇院三百五十年
巴黎歌劇院今年歡慶三百五十歲生日,十月在其所屬的巴士底國家歌劇院上演的拉摩歌劇《殷勤的印地安人》也是慶生系列之一。這齣芭蕾歌劇以狂野的嘻哈街舞替換當年異國情調的印地安舞蹈,與原作的巴洛克風格成功混搭,民族和形式歷史的衝突,形同講述在火山上、在能量爆發當頭跳舞的故事。
PAR / 第323期 / 2019年11月號
男高音的性騷風暴 美、歐處理大不同?
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哥,在全球樂壇的地位舉足輕重,但今年八月被媒體揭露在過去卅年來對職涯周遭的年輕女性性騷不斷,在現今#MeToo風潮下,昔日受害者也跳出來指控。在美國,多個歌劇院紛紛出來宣布與多明哥停止合作,但多明哥在歐洲的表演、指揮邀約卻仍然不斷,而自反性騷運動延燒到古典樂壇以來,美國和歐洲已經多次有著不同的反應。
PAR / 第323期 / 2019年11月號
編舞家Jao Moon新作 延伸酷兒視角多樣性
標榜後移民劇場大旗的瑙寧街劇院,多年來庇護支撐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讓他們有機會表現個人視角與聲音。舞者暨編舞家Jao Moon剛在此發表了新作Everybody can be everybody can not be,一齣論及異國情懷、反抗能量及顯現自我肯定的「酷兒日常」舞作。五名舞者各自擁有混雜又難以簡單歸類的性別、文化及語言和身體語彙,各自表述又同台共舞,去成為自己想望的任何可能,追求模糊界線的解放。
PAR / 第323期 / 2019年11月號
《信仰,希望,與慈善》 低調描繪社會底層的溫柔一隅
繼二○一四年《關懷之外》與一六年的《愛》之後,劇作家兼導演亞歷山大.札爾丁於九月份在英國國家劇院推出新作《信仰,希望,與慈善》,透過在老舊社區大廳中,一群志工與來此享用熱食的貧窮人們,讓觀眾看到現實生活的片段與人性溫暖。這齣戲踏實地透露生命的某種樣貌,而即便生命蒼涼,人類的意志、韌性與幽默感還是透過一鍋鍋義大利麵和參差不齊的合唱聲,微弱而堅定地站立著。
PAR / 第323期 / 2019年11月號
波默拉首部原創歌劇 漫溢的情感《洪水》
波默拉(Joël Pommerat)導演與編寫的《洪水》L’Inondation九月底於喜歌劇院(Opéra Comique)首演。儘管他並非首次跨足音樂界,但這齣製作卻是他第一部原創歌劇(註1)。在歌劇院總監蒙岱(Olivier Mantei)的努力推動之下,這位叱咤法國劇壇的說故事大師與義大利當代音樂作曲家費利岱(Francesco Filidei)率領十多名歌者與樂手,共同完成這部深邃又迷人的現代家庭寓言。
PAR / 第323期 / 2019年11月號
不炫科技的科技藝術節 獨缺「內容」的演藝產業鏈
由北京「中間劇場」舉辦的第二屆科技藝術節在九月舉行,在十一天裡演出五部戲,並穿插多樣活動,以「科技為線索,藝術為表達」為主軸,重點放在藝術本身而非炫耀科技,令人可喜。在數位科技廣泛運用的中國大陸,表演藝術產業也無法自外於趨勢,許多演出都大量運用科技展現驚人視覺,劇院、票務的經營管理也朝向電子化,但在逐利的同時,也得回歸初衷,表演的王道終歸是內容,科技再炫,重點還是藝術本身。
PAR / 第323期 / 2019年11月號
抗爭不斷影響藝文活動 藝發局選舉增時段順利完成
香港「反送中」抗爭迄今四個多月,街頭紛擾對峙、港鐵關閉車站或提早結束服務,都相當程度影響了藝文活動的進行,已有不少演出取消,也讓原已不佳的票房雪上加霜。另一方面,藝術發展局藝術範疇代表提名推選活動於十月舉行,多位開明派人士當選或連任,投票率 46.5%再創新高,不知是否與藝發局補加星期二投票有關,或是更強烈地反映選民對表達意願的訴求。
PAR / 第323期 / 2019年11月號
瘋狂的能量儀式 「物」的音樂會劇場 米耶.沃洛普的音樂會表演《勞動果實》
比利時藝術家米耶.沃洛普首演於二○一六年的作品《勞動果實》,今年六月底於巴黎近郊的Pantin演出。這個演出即是一場live音樂會,是一場炙手可熱的雕塑物劇場和音樂表演,舞台中心是一個失控的鼓樂隊,圍繞著音樂進行各種高能量的實驗。沃洛普玩弄時間的感知,破解物理定律,將破碎的物件拼湊在一起,達到新的平衡。